《你好,李焕英》很感人?可我看完却并不想哭

贾玲:我给你讲个笑话,你别哭。

今年的春节档,《唐三》,《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等精彩电影接连上映。

其中,《你好,李焕英》以58亿的票房位居中国电影票房榜的第二名,仅次于《战狼2》

这部新人导演贾玲的处女座到底哪里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

从宣传到上映,这部电影到底历经了什么?

接下来让我们走近这部电影,看看这部电影后面的故事。

1:来自小品的电影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早在2016年就有了初步的产品。那就是是由孙集斌执导,贾玲、陈赫主演的同名小品《你好,李焕英》。

该小品讲述了喜剧演员贾玲穿越回了妈妈李焕英最年轻漂亮的时代,并帮助妈妈追求暗恋欧阳柱的故事。这场2016年在浙江卫视喜剧竞演综艺节目《喜剧总动员第一季》中的小品打响了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前奏,这段由贾玲原创的小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很好的反响。

在小品准备的过程中,贾玲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其中,有一个小细节。贾玲在舞台背景制作的问题上曾发过脾气,原因是当时全家福没有准备好。在后来的采访中,贾玲反映,这张全家福是很重要的道具,如果背景不准备好,她明天就打算砍掉这个小品,随便说一段相声就可以了。可见,这段深埋贾玲心底的故事很早就已经悄悄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了。

2:亲情的情感宣泄

人民网点评《你好,李焕英》道:

与其说《你好,李焕英》是贾玲拍给母亲的电影。更不如说,她在借电影里的时空倒流,回去见母亲的最后一面,与年少的遗憾达成和解。

曾经的我们总以为父母还能陪我们很多年,可后来我们才明白,最让人悔恨的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许多人号称无法公正地评价这部电影,因为在观影过程中,感性压倒了理性,看电影的过程成了情感宣泄的过程。

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爱更爱你。

剧情结尾处理地让人出乎意料,母亲也是穿越的神反转结尾让情感上升了一个基调。

神不能一直都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你好,李焕英》很好地抓住了亲情这个话题,引起了一大批离家远行的游子的共鸣。

不少人都将电影中的感情与自己和家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一种情感宣泄的目的。

这也成功说明了,电影作为一个现实生活的宣泄口和安慰剂,在意识形态上的功能可以有多么强大。

后期的宣传

一部成功的电影除了剧情上的成功,一定也与后期好的宣传分不开。

杨幂特意为宣传《刺杀小说家》将游戏名改成“代表月亮灭你”,而《你好,李焕英》的导演贾玲也为宣传下了功夫。

在之前的采访中,贾玲在公众媒体前立下誓言:只要票房过30亿,自己就瘦成一道闪电。

虽然后来票房达到了58亿,对这件事情,官方也没有做出什么回应。

同时,这部电影是建立在贾玲真实故事的基础上,所以有着非常多的真情实感,电影本身感动了非常多的观众,并且这是她本人的处女座,使得观众对部作品非常期待。

同时,陈赫,沈腾等知名喜剧演员的加入也增加了这场电影的期待感。

在感人剧情的背后是营销,营销,则是商业上的利益。

抛开剧情,作为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的背后必然牵扯到巨大的商业利益。毕竟前期的投资也是需要拉赞助的。

以贾玲为中心的创作团队和投资方完成了内容定位,内容测试,内容迭代,营销推广,内容交付等完美的商业闭环,如果其中的哪一步出现了差错,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这部电影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情”感,在品牌宣传中,共情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形成互动传播的效果。

口口相传的感人,比广告上放一百遍宣传片都管用。

处女座的不足

《你好,李焕英》毕竟是贾玲的处女座,虽然剧情感人,值得一看,但仍然稍显稚嫩,有些强行煽情的地方。

在表达上,它的逻辑线不够清晰,故事稍显平淡,没有真正的人物矛盾,情节波折,甚至可以说,整部电影就是靠着“让妈妈高兴”这一点感情支点撑着的,让这部电影悬在情感上。

在人物上,人物形象比较单一,在这部影片中,人物形象不够鲜活完整,母亲,女儿的角色似乎只是传统文化几千年堆砌出来的固定形象,牺牲,伟大,宽容,孝顺,对于人物,好像找不到更多的形容词。

很多人都被电影最后那个镜头妈妈为了省钱最后把票给退了默默走回去这个镜头感动了,认为这样牺牲的母爱非常伟大,感人。

我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最后,祝愿所有的母亲:

愿你的眼角带着笑,愿你的亲热永年少。

亲情不是只有牺牲才会感人,爱和关怀本身就很感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好,李焕英》很感人?可我看完却并不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