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am I | 夏の漫游 Day 12

今天早上去学校和崽崽的主班进行学期面谈。跟老师谈孩子的事情,我总是不够坦然。以前会觉得是我自己的问题,但也许很多父母都一样吧,都担心孩子的表现不好。不过,今天也会想,无论别人做父母如何,如果我自己可以面对孩子的状态,无得失心,都能正面面对,不是挺好的,轻松不焦虑。

跟老师交流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在学校的各个项目的学习上都是很积极主动的,也都是能胜任和愿意接受挑战的,除了英语和小提琴。而这两科,恰恰都是我有能力去给他支持辅导和陪伴的。

好像他准备好了,无意识地继续重复着我的模式,也许也是我爸的模式:我父母好的部分我就要不好,宁可破罐子破摔也不要继承,我要在全新的领域开创自己,证明自己,给你们看。

但对于他,其原因不是我强迫他学习让他反感,我反而是害怕强迫的要求会让他在英语和小提琴上有创伤,反而会刻意回避对他的要求,有些放任自流。

孩子“无论是复制了父母的路还是对抗而不走父母的路”,都不是真的自由。而孩子如果能够得到自由,要不然就是他长大后或者在成长过程中靠自己去转化;要不然就是做父母的我自己,先去做好自己的转化,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就好像是上天安排好的,或者说灵魂约定好的,孩子在这个时候有这样的呈现,其实是在帮助我完成我的转化,我需要耐心地,不用力地,无有期待地陪伴支持辅导他,并真实地看见和回应他每一个前进的脚步,带他入门。其实也是带我入门。

他可以确认自己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成功不是属于有天分的人,也同时属于努力的人。而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样,小时候,我的努力没有得到确认,我的失败没有得到抱持,在陪伴他的过程中,我亦是陪伴我自己。

昨天晚上,陪着他拉小提琴,我还是会跟他讲身体姿势,拿琴握弓姿势的正确的重要性,我边讲边会害怕,怕我的要求伤害到他。但他能够熟练地把两个小节顺下来,我能感受到他有欣喜,有挫败,当然也会很累,但这就是丰富的体验,都需要被看到。而回看我小时候的学琴经历,不是也是一样的吗?我以为我收获的只有对琴的反感,还有挫败辛苦,但是收获就在那里,不然我也不能三十年后还可以重新拿起琴来陪孩子练习。

今天做晚饭前,陪他学习了pancake的前两句话。基本上都没办法独立把这两句念下来。我就让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跟我读。我现在确实能做到有耐心地一次次重复让他跟我读,到最后一次次地让他重复读,在一次次的重复中,让错误的发音变成正确的发音。

大概也是到了时候,他在自己英文课上的学习能够支持他很快地记住,一年前我带着他读更简单的文本,他是根本记不住的状态。总之就是他的进步度和我的耐心度在这个时候是匹配的。

其实大概也就20分钟,他可以很顺地背下来这两句话。他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更重要的是,他的发音是很标准的,很容易掌握发音,也就是说,他确实是在语言上有一点天分,但不去带着意志力去深入,这点天分也没法有效利用。

道理都是一样,比方他在音乐上,听音也很好,但手眼配合,双手配合这些部分,如果不通过努力让自己熟练起来,跟琴建立连接,融合,也没法支持他听音这个特质发挥作用。

我会陪着他练熟欢乐颂,通读默背Pancake。让他带着所有的欣喜,挫败,劳累和对这所有的感受的接纳,上路。

回到今天的主题,“Who am I” 让我想到的。我是一个认可自己的付出,接纳自己的努力带给自己的回报的人,我是一个愿意为自己的热情而努力的人。同时,我也明白了,我不是一个想要证明自己是天才,并且觉得自己不是天才就只能自暴自弃的人。

于是,我可以让自己尽情努力地去生活,去工作,去体验。

话说,今天帮朋友看了个盘,问,孩子是混血吧?结果,倒是想生孩子,还没生,但是人在法国,老公是法国人。感觉占星这件事情,我确实是可以尽情努力地继续学习探索尝试的。哈哈。

琥珀

2019年5月18日,夜。

你可能感兴趣的:(Who am I | 夏の漫游 Day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