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今天终于把学校里的公开课讲了。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觉得每次出示公开课都是一次成长。在备课,讲课,反思等各个环节都会下很大的功夫。

本次讲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二课时。在讲课之前从网上找了很多课件和教学设计来看。觉得哪个课件都很好,哪个教学设计都很优秀,但是课件和设计配套的却没有几个。最后在优秀教学实录中找到一节优课实录。看后感触颇深。于是搜集材料,制作课件,撰写教案。

  教学往往是这样:“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现实是残酷的!”设计总是建筑在自己的想象之中。真正要实施,真正要走入课堂实践中才会发现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第一次试讲觉得很失败。在呼唤和平环节处理的太做作。大概是自己的性格使然,煽不起情来。反思之后改为学生单独读,齐读。改正之后便没有再进课堂试讲。原本星期三要讲课,因了一些事情没有讲。今天与领导沟通之后在上午第三节课讲了这节课。

  本课的目标我设置为:1、理解书信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的观念。

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读带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导入部分通过复习旧知:生字和主要内容。之后提出问题:“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画,感悟。最终引导学生知道父亲是一个勇敢无畏,热爱家人,才华横溢的人。由此过渡到对父亲的爱。让学生体会希望中父亲回来时候用鲜花去欢迎时自豪的心情。可是现实却是回来的是父亲的灵柩。让学生体会看到灵柩时的悲伤之情。重点品读。

自然过渡到父亲对和平的呼唤。可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学生谈理解。通过几副图片感悟世界并不太平。再观看资料,让学生发现战争给儿童带来的灾难。可是我们儿童有发动战争的能力吗?没有!面对战争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唯有呼唤。师生合作读呼唤。

最后品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丧钟”!这一问题处理的不好。首先我就没有很好地理解什么是丧钟!其次我把这个词的读音读错了。应该读一声,而我却读成了四声。在评课的过程中同事提出了这一明显错误。尤其是告诉我丧钟是西方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在人死后敲响,代表事物的消失和结束。

一个小练笔让学生这一句呼吁和平的话。学生们写的很认真,很好。真的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可能是前期学生理解比较到位的结果吧!

  一节课讲完了。算是完成了一项任务。在准备的过程中也确实费了心。能够顺利地讲下来已经很心满意足了。希望今后在教学中能够有更大的进步。不断成长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