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14 姜太公之后,孔子密友,两部巨著人称中国之最,他是......

《大美哉,我先秦散文》系列第五章 《左传》2:姜太公之后,孔子密友,两部巨著人称中国之最,他是......

文/杜豆豆


姜太公之后,孔子密友,两部巨著人称中国之最,他不是别人,就是这部《左传》的作者左丘明。

1

我们先来翻翻左丘明的家史。

左丘明的亲爷爷,名为倚相,是楚国的左史,齐国开国之君姜太公的第21代裔孙。这段历史,要追溯到西周建国初年。

西周建立以后,周公把天下分封给了诸侯,姜太公因为帮助周公灭了商,建国有功,因而也得到了封地。当时,姜太公被封在了齐地,都城建在营丘(也就是现在的淄博),历史上称为姜氏齐国。姜太公死后,他的嫡传长子丁公继位,三儿子印替父亲姜太公和兄长齐丁公镇守齐国首都营丘,改姓为“丘”,印也被称为丘穆公。

丘穆公祠

齐国自从建国后,修政爱民,煮盐垦田,兵甲上万,国力强盛。可是,到丁公三代之后的齐哀公,出了个小插曲。因为和纪国国君闹矛盾,齐哀公被纪侯在周夷王前进谗言,结果被烹杀了。后来,哀公的异母弟吕静被立为齐胡公。齐胡公为防纪国暗算,从营丘迁都至西北五十里外的薄姑,这一举动惹怒了齐人,齐哀公同母弟公子山借机搞内乱,率领人马杀死胡公,自立为国君,这就是齐献公。

参与这次宫廷之变的人中,有一个叫做娄嘉的,是当年姜太公的三儿子印的后裔。虽然他是被迫随从公子山参与的,而且政变也胜利了,但因为背着兄弟相残和谋逆弑君的“锅”,担心身家性命,于是便带着一家老小,跑到楚国避难,担任了楚国的左史官。并且,把自己的“丘”姓改成了“左”,从此在楚国定居了下来。那个时候,官职都是继承制,所以从娄嘉开始,代代都是楚国左史,一直到他的第12代孙倚相,也就是左丘明的爷爷。

倚相之后,就是左丘明的父亲了,叫做成。成开始的时候,也是楚国左史。但是,这时楚国发生了内乱,导致周天子率诸侯讨伐楚国。倚相为了保护典籍,被迫带领子孙离开楚国来到了鲁国,定居在肥城,做了鲁国的太史。

倚相到鲁国后,把大量的典籍献给了鲁国。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忘祖宗,又把姓氏改回了老祖宗封地营丘的“丘”。倚相的儿子成,因而也就成了鲁国的太史,成的儿子,也就是左丘明,长大后,继承了父亲的职位,继续担任鲁国的太史官。

所以,可以说左丘明自打出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有着深厚家学渊源的左史官——左史“丘明”。

2

接着,我们再说说左丘明的友情故事。

左丘明不仅有着令人敬重的家庭背景,而且,还有一位人称圣贤的密友——孔子。

有一段左丘明助孔子当政的小故事,历来被人津津乐道,广为传诵。据说,也是“与虎谋皮”成语的由来。

这个典故,记录在《太平御览》中:“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这是左丘明和鲁国国君鲁定公的一段对话。当年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一时拿不定主意,想找他的三位卿大夫来进行商议。在此之前,他先找了左丘明商量。左丘明听了鲁定公的想法就说:“孔子是当今的圣人,圣人如果当了政,那些总犯错误的人就很难保住自己的位置。您想用孔子,却跑去和三位卿大夫商量,他们怎么可能支持你呢?” 鲁定公很纳闷地问:“您怎么就这么肯定他们不会同意呢?”左丘明笑了笑,就讲了上面那个小故事。

意思是说:周朝有个人,很喜欢毛皮大衣,也很喜欢吃美味的肉食。她想做一件昂贵的狐皮大衣,就跑去和狐狸们商量说:“ 狐狸狐狸,把你们的皮毛送给我几张,让我做一件衣服吧。” 狐狸一听,全跑林子里躲起来了。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去祭祀,就跑去找羊说:“羊啊羊啊,把你们的肉割下几块,给我去祭祀吧。” 羊没等他说完,羊早吓得东奔西跑,钻林子里藏起来了。结果,这个人过了十年,一件皮大衣也没做成,过了五年,一次祭祀也没办成。

讲完这个故事,左丘明就对鲁定公说:“您想想这什么道理呢?是因为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啊。您现在如果打算任命孔子当司徒,就不能找三位卿大夫来商量,因为,孔子当了政,一定会削弱三位卿大夫,这和与狐谋皮,与羊要肉,有什么区别呢?”

后来果然鲁定公听从了左丘明的建议,没有经过三位卿大夫同意就直接任命了孔子。

左丘明

左丘明和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密友,是因为他们有着极其相似的理想和追求。

孔子和左丘明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研究历史。研究历史这种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是很困难而且繁琐的事情。为了把一些史实搞清楚,孔子和左丘明曾一起结伴跑到周太史那里去查阅资料。两人共同研究,相互讨论,彼此尊重,分享见解,结成了亲密的友情关系。回到鲁国后,孔子就撰写了著名的《春秋》,而左丘明则撰写了内容更为复杂的《左传》。

孔子有一句话称赞左丘明,说左丘明是他的楷模。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意思就是说,甜言蜜语、谗言媚色、卑躬屈膝,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里怨恨,表面上却假装友好,左丘明认为可耻,孔子也觉得可耻。

不仅如此,孔子还曾经多次赞叹左丘明的君子风范,对左丘明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有一次孔子前往齐国,路过肥邑,感叹道:“肥有君子焉”。意思是说,肥邑这块地方出了位令人仰慕的君子。肥邑也因此而获得了“ 君子之邑” 的美称。

左丘明和孔子,这才是志趣相投的文人情谊,惺惺相惜的君子之交。

3

曹雪芹写了一部《红楼梦》,成就了一个“红学”,让多少现代人为他忙得团团转。回过头,我们简单比较一下,左丘明写了两部文学巨著,一个《左传》,进了十三经,被历代所注疏。一个《国语》,开创了国别史体例,成为后世史官学习的典范。成就之大,影响力之强,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前面我们讲过,《左传》是左丘明和孔子从周太史那里查了档案回来之后,和孔子分头去写的。这本巨著,是以史实来解释春秋的,和《春秋》一样,也是从鲁隐公元年写到了鲁哀公27年,但史实记事比《春秋》多了20多年。它的叙事生动形象,言论点评精彩,文字生动简洁,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此外,《左传》还有很多创新。比如,它发展了编年体史书,将史料按年代顺序组织,事件记述首尾完整;编纂上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在编年记事的格局中富于变化,记事则讲究本末原委,记人则侧重经历活动,极为生动。在记言上,它首创了“君子曰”这样的形式,成为史书作者发表独家观点的一种写作手法。

据说左传这部著作写了30多年,近20万字。无论是史学、文学还是军事价值,都不可估量。《左传》的编撰,可以说是左丘明史官生涯中最大的成就。

另一本巨著《国语》记载的是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晚年的左丘明,眼睛出了毛病,辞官还乡后,开始编纂《国语》。《史记》中有记载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真难想象,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该是一种怎样的使命感在支撑着我们这位伟大的先祖,将几十年的所见所闻、诸侯的要闻和君臣对话一点点记述并汇集出来的。

左丘明虽然已随两千多年前的尘土而去,但《左传》和《国语》,这珠联璧合的两部历史文化巨著,却让我们看到左丘明的君子之风。

正如左丘明在书中所说:“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做为君子,一思考问题就要想到礼,一做事就要考虑到义,不为利而丧失意志,不为义而感到内疚。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忍不住想感叹,如今的学术风气,有这种想法的人怕是被归到“奇葩”之类了吧?

什么都不想说了。让我们一起,静静缅怀这位伟大的左史吧!

君子之风

(未完待续)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关注我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Mar.14 姜太公之后,孔子密友,两部巨著人称中国之最,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