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16)

2021.6.3        星期四        雨

一般导致某种结果的原因都是多项的,而且各个原因是综合起作用的。所以教师在遇到一个问题进行归因的时候,最好提出多种假说,然后一个一个论证。

简单地、单项地归结原因,这叫单项归因。简单归因、单项归因,特别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很多老师遇到问题进行归因的时候,特别容易矛头向外,倾向于强调别人的责任,而不大注意想想这里是否有教师自己的责任,这种思维方式叫做他责归因。他责归因是情绪性的,也特别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目前这两种归因方式在教师中极为普遍,几乎成了思维定势,就好像教学中的标准答案一样,严重钝化了教师的思维能力。

家长不愿和老师沟通,有以下几种可能:一、家长文化水平低。二、家长有一种传统观念,觉得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不该找家长,他有另一种教育观。三、家长对孩子期望值低,他不是不关心孩子,而是不大关心老师所关心的事情,他的关注点与老师不同。四、家长对孩子失望了。人对没有希望的事情,不可能有兴趣。五、家长只顾自己吃喝玩乐,对孩子成长不关心。六、夫妻正闹矛盾,甚至正在闹离婚,顾不上孩子,而且很不愿意和老师联系。

当你把对方当成研究对象的时候,你没有时间生气。沿着这样的路子走,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专业水平日益提高。遇到问题有思路,办法总是比别人多几招,而且活得有成就感,这条路的名字叫科学。

溺爱属于不理智的爱,糊涂的爱。我国中小学生作业,基本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练习,完成这种作业,最重要的是反映学习者的真实情况,以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包装作业,增强的不是孩子真实的自信心,而只是虚荣心。这样得来的表扬,对孩子的主要作用不是激励,而是腐蚀。

这种孩子很可能赢在起点而输在终点,他没有后劲,无法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家长是好心好意地在搞短期行为,在搞形象工程。对学生作业要求完美是没有必要的,真实、清楚、整齐就可以了。这种含金量很低的作业,赶快写完去玩一会儿,或者去看课外书,远比一遍一遍修改它以追求完美,更符合科学发展观。如今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普遍最缺乏的,首先不是爱,而是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一二年级的孩子是一张白纸,以后的很多习惯都将从零开始。这种说法与迄今为止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符。人的基本性格和思维模式,在六岁以前已经初具规模,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已经基本定型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千百年经验的总结,必有一定道理。培养良好习惯,关键不在学龄后,而在学龄前,不在学校,而在家庭。良好学习习惯不过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引申而已。

为什么现在老师这样累?就是因为孩子不是白纸,而且纸上并非好画。教师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是把自己的任务无限扩大了,是把自己作用估计过高了,是自己将了自己一军,弄不好是把家长失职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来了。聪明的教师要分出相当多的精力去指导家长,让他们克服溺爱和过度保护,让孩子有家教,像个孩子样。家长不固本而学校专治标,事倍功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