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朱自清 ——2021.11.2晚间自习有感

晚上在图书馆自习,其间口渴去茶水间接水喝,回到座位的路上,目光瞥见某书架“临界”二字,恍惚想起初中曾看的某作家的《临界·爵迹》,近身一看,却是别的书罢了。不过已进此间,便驻留了几分钟,书架上多是小说散文,各式各类混杂,大概是未有细细整理,诸如《盛世帝王妃》一类古代版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书(不禁发笑),也有一些科幻作品,或是抗战文学。其间便发现了“朱自清文集”,不禁让我回想起十几年前学过的《背影》,于是情不自禁将其取下。


回到座位上打开书,随意翻了翻,朱自清先生生于1898年,二十一二年纪时正是在北大文科哲学系就读,看至此处,突然想起前些时候大热的《觉醒年代》,想来朱自清先生当时也必在其中,积极地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其时正是陈独秀先生任北大文科学长,胡适、蒋梦麟、梁漱溟等一大批哲学家也同在此,那时候确是一个中西新旧思想激荡的波澜壮阔的时代啊。

朱自清先生有很多著作,类别涵盖散文、文艺论著、新诗、旧体诗词、书信等。这一册是他的散文集。第一辑第一篇便是《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真是久远、熟悉而又亲切的开篇啊……这一辑还有曾经常被老师提到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第二辑直接便名为《背影》,《女人》《背影》《荷塘月色》等经典篇章都在此列。再读《背影》,感触与当初截然不同,大约当时没有甚么阅历,只是当作一篇普通的写的不错的课文作了全文背诵,却未能体会到其中文字背后所包含的真挚的情感,想来现在的我代替初中的我去做阅读理解,应该能多写几句真挚的心得体会罢,也不知现在的初中课文里还有没有《背影》。

一直以来网络大火的梗”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是文中经典的一幕对话。然而今天再看,却觉得紧随其后的一段人物描写和动作描写,真挚而生动,字里行间便勾勒出父亲的辛苦劳累饱经风霜的形象。“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买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旁,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赶紧拭干了泪,怕被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掺他。”眼前便是如此描写,青年的”我“见中年的父亲在岁月的飞刀下已不如青年时意气风发,垂垂老矣,联想到未曾在眼前之时,又是何等模样,不禁悲从中来。


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也处处可见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儿子对父亲的爱。“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虽写着自己的父亲,其间形象又何尝不是大多数人的父母。

相较于10年前,如今方对《背影》这篇文章有了一些由心的体会,也许10年后再看此篇,感触又有些不一样。

也许我的文字功底会更强一些,体会会更深一些,写出来又不一样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背影》 朱自清 ——2021.11.2晚间自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