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能滩吊桥,追寻民族记忆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由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本着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了解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状况,并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并做出解决方案,并从中有所体会、领悟以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的目的,我们邀请了学院党委副书记欧阳巍书记做我们的带队老师。在全国扶贫攻坚,建设美丽中国的形式下,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就定为“古建筑民族特色的保留与再开发”。

      在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就绪后,我们去到了我们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地:湖南省湘西市泸溪县洗溪镇能滩村。能滩吊桥位于湖南泸溪县洗溪镇能滩村,是中国第一座(现代)钢索桥,他的设计者是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的父亲——周凤九先生,周凤九早年留学法国专攻土木工程,主持建设中国中南、西南地区的多条干线公路,解放后为我国公路事业做出了很巨大的贡献。

        能滩村年过八旬的村民杨家淮说起大桥的历史,如数家珍,十分熟悉。他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时,这里是通往重庆的要道,1937年修桥,那时,自己五岁,还记得第二年通车的时候,附近好多人都来看稀奇。这座中国最早的现代悬索桥,与铁山河白沙渡口和矮寨盘山公路成为湘川公路上的三大天险。抗战期间,日本人为了截断这条联接大后方与抗日前线的重要补给线,曾多次出动飞机轰炸吊桥,但由地形隐蔽,空中不易寻觅,能滩吊桥在战火岁月里得以幸存。

      据杨大爷介绍吊桥一直有部队看守,上面还罩了很多茅草,树木一多就在山旮旯里就看不到了,因此日本人曾专门派飞机来轰炸,都没有找到目标。安稳渡过日军轰炸的能滩吊桥,为接下来的解放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1949年刘、邓大军挺进西南,1950年我47军进入湘西剿匪都从此吊桥经过。能滩吊桥没有被破坏,使二野畅通无阻,刘伯承,邓小平对于长期守卫吊桥的县大队官兵表示赞赏。他们并叮嘱地方领导说,能滩吊桥的县大队官兵,应当作人民自卫队看待,很好的使用起来,不能歧视,政治上要关心他们,物质上要照顾他们。

      如今,这座在中国抗战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能滩吊桥,已在泸溪县洗溪这个山谷间静静躺了七十多年,1970年,能滩大桥建成,吊桥停止使用,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存。

        这是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颇有成效的地方,因为居民与外界的联系比较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多,据当地村民反映,自2014年以来,泸溪县政协先后协调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帮扶洗溪镇能滩村、李岩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帮扶留守儿童、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劳动力再就业培训等。尤其是2016以来,发放扶贫贷款27万元,把96户精准贫困户378人全部纳入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积极动员村组干部、产业大户和有志青年农民大力发展烤烟、椪柑、油茶等主导产业,致使能滩村特色产业有了新的突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入能滩吊桥,追寻民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