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晨话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为“马日”。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中国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图片:来源网络


正月初六的习俗

——送穷

正月初六这一天是人们求顺利扔穷鬼的日子,也就是“送穷”,传说穷神是姜子牙的妻子,人们为了防止春节的时候穷鬼进入家门,门上都会挂上红挂笺,防止她进入。但是不知什么时候,北京的穷神变成了男性,而且成了供奉之神。这天,家中的妇人要把积存的垃圾扔出去,并把这个叫送穷鬼,门上的红色挂笺也可摘下来扔出去,叫做送穷神。

广州民间流传的农历新年习俗歌当中提到“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正所谓大年初六求顺扔穷鬼。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又称“穷子”。

在正月初六这天,送穷是中国民间有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之一。在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再补充一点,年初六是正月中比较特殊的一天,在民俗一天是六畜之日的最后一日(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启市

大小商家会在春节期间休市,按照习俗,大年初六,商店和酒楼等商铺才正式开张去营业,而且要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声响。而且门板上要张贴“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以示吉利。期盼今年一整年的生意经营都会平平安安,店铺也会大吉大利,表现了中国商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还有的商户人家,在初六开市前,找一个“全可人”,就是指丈夫、孩子、公婆都有的妇人来到各屋转一下,嘴里说着吉利的话,如“开市大吉、吉庆有余、事事平安,多赚银子多赚钱,金子银子赚一炕”等。开市前忌讳外姓妇女到家里做客,等到“开市”以后,所有春节禁忌都结束了,一切都恢复正常,邻里乡亲也可恢复串门交往。

——摆橘

有的地方门前还要摆上一盆或者多盆大橘子,橘子一定要多,否则就会空多橘少,这在广州话的谐音是“凶多吉少”,这样“意头”不好,主要是为了大家能图个好口彩。



正月初六吃什么?

——饺子

作为中国的传统食物,只要是重要场合都离不开饺子,正月初六吃饺子,饺子像元宝,预示着一年来可以人顺,财顺,迎财神发大财。另外饺子也有团圆的意思,有些地方正月初六开始出行,这个时候吃点饺子,也能寓意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面团

正月初六有送穷神之说,吃面团,是希望在辞旧迎新之际,摒弃穷困,一般来讲吃的面团都是自己在家里捏。而且这个面团有的地方还会把它拿来供奉,当作供品,仪式结束以后,就会把它拿来吃。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窜汤丸,正月十五元霄圆。”
                    ——中国民谣

所以初六吃面食,但是一般面食都是北方之人较多,而南方人一般都是饺子或其他面食制品较多。这也是地区风俗文化的差异。

——寓意非凡的嘎巴菜

“嘎巴菜”,原本的名称可以说是“锅巴菜”,用家乡话称“嘎巴菜”。锅巴菜以绿豆、小米水磨成浆,摊成薄厚均匀的煎饼(当地俗称锅巴)、晾干后切成柳叶形小条,浸在素卤之中,盛碗,点上芝麻酱、腐乳汁、辣油、辣糊、撒上卤香干片和香菜沫等六种小料制成。成品五彩缤纷,多味混合,素香扑鼻,锅巴香嫩有咬劲,味美适口,在这一天之中,作为主食也是意义非凡,都能够带来更多的好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月初六晨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