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易散,岁月难熬


“每个大人都曾是孩子,尽管只有少数人记得。

这句话,不管看过多少遍,依旧还是会触动某条未设防备的心弦。

曾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孩说,有一种车他最喜欢。于是大人们纷纷开始猜测,奔驰,大卡,云云。结果小孩说,他最喜欢洒水车。

因为洒水车来的时候,都有音乐。“多么无聊的大人啊。”这个小孩应该在心里这样想过吧。

大概在很多城市,人们走路的时候总是匆忙得像上厕所一样。许多人都没有时间停下来,看看星空或者夕阳;没有时间等一朵花开花谢;没有时间问问路边低着头的小孩在想什么;没有时间写信;没有时间赤脚走路;没有时间练习用口水吹泡泡。

我们好像总是被各种乱七八糟的琐事绑架,犹疑过、坚持过、拒绝过、挣扎过,最后不过长吁一口气,用肯定的语气说服自己这就是成长。

你会长成一个大人,但是,千万不要长成一个无聊的大人。

有句话叫做,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其实当你在这个世界呆久了,就会发现,世界从来都不温柔,很不公平,不会给你太多安慰和拯救,但它的仁慈在于给了我们每个人自我安慰,救赎和改变的权利,给了人选择和放下的勇气。

让每一个曾经靠外在力量的支持的个人渐渐把支撑的重心向内转移,不需要人怜悯,这不是在嘴硬,而是真的真的不再需要了。

我们的那种失落感已经被自己弥补回来,依然是幸福的,并且那种幸福是巨大的。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曾经让你觉得天都要塌下来的事情,现在却可以笑着说出来,甚至还蛮感慨于过去的大惊小怪。这时的你已经站在这场了冒险的终点,回溯当年开始的紧张和怯懦,然后笑笑:“这不就过来了嘛。”

陈鸿宇的《行歌》里有这样的歌词:

成长是一场冒险,

勇敢的人先上路,

代价是错过风景,

不能回头。

听这首歌的时候,想起了自己当年一个人躺在床上,在黑暗中看着天花板悄悄地流眼泪,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恐惧感袭遍了全身,无力地拿着手机不知道要向谁求救。我向很多人诉说了心中的害怕,基于从各种平台上得知答案。

我把所有的力气都花在了“求救“上,忘记了其实可以“自救”,事实证明,最终给我解答的人是我自己。把我拯救出来的人是我自己。在与孤独这件事情抗衡的过程中其实并不好受,需要直面很多之前抗拒的东西,然后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直一直走下去,更重要的是,不能回头。

不过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回头,如果让我从来一次,我还是做出一样的选择,向一些注定没有交集的人说不,向一些无意义的东西挥手,向一种媚俗而廉价的讨好竖起我最真诚的中指。

我不能保证我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可是那又怎样呢,人就活一次,再也没有第二次相同条件下的选择来反向证明。

我们生命中的“劫难”(或许这个词有些夸大)比一般的人来得稍微早些,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先通过生活的历练,然后才更珍惜往后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比别人先感受到生命的刺痛,所以狂喜的浪潮拍打过来,我们必定是站在第一排感受的那个。

总是有人在问我,孤独很可怕,迷茫很可怕,到底要怎么才能摆脱,其实有什么可绕过去的呢?

一些事情,都是我们必然会经历的,是成长的一部分,学着去感受它,以及,接受它。人在谷底的时候成长得最快,春风得意的人常常容易被蒙蔽,被打击的时候反而最清醒。千万人劝诫,还不如亲自疼一次来得长记性。

没有人逃得出这一场冒险,名曰成长,而孤独是其中的一门必修课。

这样说或许过于矫情和鸡汤,但事实就是如此,它的残酷不在于会让人死在半路,而在于会让人不敢踏出半步,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勇气踏上这条路,最终只是苟且于一种患得患失的“孤独恐惧症”中。

过早地品尝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在其中感受生命的刺痛,而后反复摩挲,生出了硬的茧,然后渐渐接受了生活本身给我们的命题。

就像在跌倒过很多次后学会了行走和奔跑;就像学会憋住眼角的泪水,懂得吞下委屈;就像忽然爬上脸的皱纹。

生命其实是个很不负责的卖家,常常把我们不想要的东西发过我们,还不能打包退回,让你只能全盘接受。任何一种放下,都必然经历过内在的撕扯和碰撞。

而任何一种坦然,都必定是由无数次的恐惧和不安为其加冕。

你可能感兴趣的:(彩云易散,岁月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