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一向难以摆脱逻辑不通的狗血脑残套路,但是不得不承认,近几年国产剧的质量肉眼可见的提高了,其中更是出了一些收视、口碑双丰收的剧。
首屈一指的就是《甄缳传》、《琅琊榜》、《知否》、《庆余年》,这几部都是风靡一时的爆款剧,当初播出的时候,我也都是每天追更,欲罢不能。
然而不同的是,《甄缳传》、《琅琊榜》、《知否》这几部我都反复看了不下五遍,但是《庆余年》我却没再重刷过。后来我想了想,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在于作品是否能够引起别人的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就是情感上能够产生共鸣,通俗点讲就是能够打动人。
就像我们写作一样,很多作家都力求找到众多读者的痛点,希望能够产生共鸣,以打动别人,如果你的文章能够直戳痛点、打动别人,还怕没人读吗?
毫无疑问,《甄缳传》、《琅琊榜》、《知否》都引起了我的情感共鸣。
即使距离我最后一次观剧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我依然能够细数那些令我动容的情节,回味了不下千遍;
即使我对剧里的情节烂熟于心,但是它们依旧有魔力让我一遍又一遍重刷。耐人寻味,情感或隐晦或迸发的情节,依然历历在目。
《甄缳传》中,
华妃得知自己多年不孕竟是因为枕边人的算计,她绝望又决绝,撞柱而亡,那一刻,瞬间让人怜惜,纵使她往日张扬跋扈,也不过是红墙深宫里的一个可怜人;
甄缳得知自己一直被当作是纯元的影子,当她歇斯底里的喊出那句“这些年的痴心终究是错付了”时,我们为她心疼落泪,大抵也是为曾经的自己吧?
眉庄产女失血过多而死,甄缳眼泪决堤,一路踉跄,最后扶墙失声痛哭,那哭声里,在诉说着她俩一路走来,无论贫贱,却始终相互扶持的姐妹情深;
《琅琊榜》中,
最疼爱林殊的太奶奶仙逝,那是世上为数不多真心对他好、令他牵挂的人,他伤心得口吐鲜血,大病了一场,我的心里,也跟着大病了一场;
霓凰得知梅长苏曾经挫骨削皮,也知他再难长寿,她问梅长苏还有多长时间,梅长苏迟疑了一下,缓缓吐出:“十年”。而我们心知肚明,他根本坚持不了这么久,原本揪着的心又紧了几分;
靖王登位,边境祸乱四起,梅长苏不顾身体日渐消弱,服下冰续草奔赴战场,如此义无反顾,仿佛又是那个手挽大弓、热血卫国的少年郎。然而我们都了解,他的这个决定,已经预示着他将永远离开了……
《知否》中,
卫小娘产子遭算计,身边无人,明兰为了母亲能顺利生产,四处奔走找人帮忙,甚至翻墙到城外找郎中,无暇顾及一脸狼狈,那一刻她不是通判千金,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她只想救回诺大宅院中相依为命的母亲……
卫小娘临死前,吊着一口气,仍然千叮咛万嘱咐,要明兰不要冒尖,还要她答应去祖母屋里。只要明兰往后能够平安顺遂,她便了无牵挂了,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大抵就是如此吧;
元若婚事已定,拖顾二带信给明兰,明兰欲回房取瓷娃娃交予顾二,她一路走过的回廊那么长,就像走了一生,走完了,纵使那个曾经约定携手终身的人儿依旧是她心头的朱砂,也只能告别了;
马球会上,顾二的诚心终于打动了明兰,遂定终身,他俩并肩走回马场,言笑晏晏,一脸的阳光明媚。顾二说,“今儿是真高兴,这么些年都没有这么高兴过”,明兰说,“我也高兴”,那一刻,我也为明兰即将拥有的锦绣前程而由衷的高兴;
以上的种种,每次看的时候都忍不住为之动容,可能也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吧。剧中牵动人心的情节还远不止这几处,细数不尽。
反观《庆余年》,剧里的情感线,包括爱情、亲情、友情刻画的不多也不深刻,少了点烟火味,失了真实。
追剧的时候只觉得剧情一再反转,震撼烧脑,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来的发展,但是过后细想起来,却没有哪个情节是印象深刻、能够令我久久回味的。
这像不像,一个靠美色吸引人,但却毫无内涵的美女,初期令人深陷其中欲罢不能,但是深入了解之后,便觉得索然无味,难以令人长久留恋。
虽然如此,《庆余年》仍旧不失为一部值得观看的好剧,值得夸赞的是,剧中的多个配角人物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立体生动,令人印象颇深。
唯哥是从的哥控范若若,;有商业头脑的钱迷范思哲;八卦爱财的跟班王启年;笑里藏刀的疯子长公主;潇洒其外,阴险其内的深沉二皇子;洒脱爽朗的“伪圣女”海棠朵朵……
相比之下,男女主有点黯然失色,如果不是因为戏份多,我简直要把他们当路人了,尤其是白月光设定的初恋林婉儿,存在感近乎为零。
可能男女主的不出彩,也是导致我没再二刷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