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自律,越自由

公元806年,一位34岁的诗人登上马嵬坡附近的仙游寺,深情的写下了一首《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长诗浪漫绝美、饱含情意,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为爱情的绝唱,而那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便是“诗王”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诗无数,仅流传下来的就有3000多首,堪称唐朝诗人之最。他的诗通俗易懂,不仅被老百姓反复吟咏,连皇帝都爱不释手,甚至,在海外也拥有着无数的读者。




而在白居易名誉海外的背后,是他卓然于世的才华和勤恳踏实的自律。





才华是最好的通行证




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一个世代尊崇儒学的官僚之家。


书香门第、家境优越,白居易本该有一个富足安稳的童年,但当时的大唐早就不复多年前的鼎盛,安史之乱后,整个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战火纷飞。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白居易出生不久,家乡便爆发了战乱,他的祖父祖母相继去世,父亲为了保护他,不得不把年幼的他送到遥远的宿州去寄养。


就这样,白居易在乱世飘零中度过了一个孤苦无依的童年。


也许是自幼便经历了骨肉分离,见惯了战火下的民不聊生,所以白居易一生都对底层人民充满了深深的同情。


作为一个在时运艰难中长大的孩子,白居易既早熟又早慧,很小便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才华。


据说在六七个月时,乳母将他抱在怀里,指着书屏上的“之”和“无”教他识字,当时他虽然尚不会开口说话,但却能牢牢的把这两个字记在心里,每次人们问起这两个字,他都能准确无误的指出来。


白居易天生与文字有缘,他五六岁便开始学着写诗,九岁已经对声韵烂熟于心,十五岁时知道了读书人可以考进士争功名,于是愈加勤恳苦读,日夜不休。


上天不会辜负一个有天赋且努力的人,在才华与勤奋的双重加持下,白居易很快便在大唐诗坛崭露头角,并写下了至今仍被选入课本的传世诗篇。


十六岁那年,白居易来到长安应考,小小年纪便以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而享誉京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通俗明畅,力道十足,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将少年白居易的前途照的明亮而通透。


据说,当时著名的诗人顾况还曾经拿白居易的名字取笑,“长安米贵,白居恐不易”,但当他读到这首诗时立刻变了口风,对他赞不绝口,“有这样的好才华,白居一点也不难啊!”


少年才子,头角峥嵘,这是白居易在大唐诗坛的首秀,而一亮相便赢得了满堂喝彩,被名家推崇赞叹,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他的光华渐露,直至日后照亮了整个诗坛的天空。


才华是一个人身上最独特的光芒,它能为平凡的相貌添彩,也能为寻常的出身增光,它是世间最好的通行证,能带领着人们去往生命中最向往最美好的地方。




情怀与才华并重,才可以走的更远




这个世界“江郎才尽”的例子不少,但白居易明显不是。


虽然年少成名,但他却愈加勤恳努力,一心要向诗坛前辈李白和杜甫看齐,并立志成为一个有能力改变社会的人。


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8岁那年,白居易来京城参加科考,一举高中进士,再次轰动了整个长安,因为在中举的十七人里,他是最年轻的。


于是,欣喜若狂的他在雁塔题名时,意气风发的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就这样,曾被嘲笑“白居不易”的白居易凭着才华在长安稳稳的扎下了脚跟,开始了他四十多年的官场生涯。


从较书郎到周至县尉,从左拾遗到左赞善大夫,在年富力强的岁月,他如鱼得水,仕途顺遂,过着令世人羡慕不已的生活。


可是,官场的得意,却始终不能抚平白居易内心的不安。他自幼便心怀忧国忧民之念,又因亲身体会过民间疾苦,所以始终对底层老百姓抱有深深的同情。


于是,他和好友元稹等积极开展诗坛的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不仅写出了上百首讽喻诗,每一首都直击人心,而且还频繁上书,请求皇帝体谅民生。


在《买花》中,他感叹“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在《杜陵叟》中,他痛惜“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在《卖炭翁》中,他写贫苦的老人“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他热忱与勇敢,不惜得罪权贵,也要用自己手中的笔替底层老百姓发声,来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


白居易的家国情怀,为他赢得了百姓的认可,但他的屡次进言,却招致了当时的皇帝唐宪宗的厌烦。于是,元和十年,唐宪宗借故将他贬为江州司马。


被贬谪的那几年,白居易是在失望郁闷中度过的,但是即便在困厄之中,他也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心,而是继续以笔明志,写下了无数的诗篇。


公元820年,唐宪宗去世,唐穆宗即位。穆宗对白居易的才华非常钦佩,因此将他重新召回了京城,并对他给予重任。此后他平步青云,官至三品,十分顺遂。


中国的读书人,大多数都有一种真挚而执着的气质,他们信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从未曾忘记过自己的初心。


而心系底层穷苦的百姓,就是白居易的文人情怀。


卓然的才华,令人心生敬仰,博大的情怀,令人心生尊敬,而一个同时拥有才华与情怀的人,必然可以在成功之路上走的更远。




自律的人才能成功




凭借着才华与情怀,白居易最终官居三品,成为一代名臣。但与他的仕途相比,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更令世人瞩目。


在白居易崭露头角的年代,李白早已仙游,杜甫也已作古,整个诗坛虽时有微光,但急需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横空出世,而白居易就是那个一举封神的人。


35岁那年,他在与好友游览仙游寺时,写下了一首840字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凭借此诗他瞬间跃身为大唐诗坛那颗最是闪亮耀目的明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本是赞美唐明皇与杨贵妃绝世之恋的诗歌,千百年来,被无数的痴男怨女吟咏不断,并成为恋人之间情至深处的海誓山盟。


而在被贬谪江州的第二年秋天,他又写下了另外一首传世名篇《琵琶行》。这本是一首在失意潦倒中写就的诗,却一不小心,成了白居易的另一首封神之作。


“本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想必每一位有心事的人读到这首诗,都会忍不住的黯然神伤。


至此,凭借着《长恨歌》和《琵琶行》,他在诗坛的地位稳如泰山,已无人能撼动。


白居易的诗歌最是通俗易懂,相传他曾经请大字不识的老太太来听他的诗,老太太听不懂,他便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直到她能听懂,他才觉得这首诗是一首合格的诗。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诗歌才在底层百姓之中广泛的流传,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


他这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3000多首,比李白和杜甫两个人所流传下来的诗歌总和还要多,不仅如此,他还在海外拥有着无数的粉丝。


日本人视白居易为大唐最伟大的诗人,认为他是日本文化的恩人;在欧洲,白居易几乎可以与贝多芬齐名;在新罗,当朝宰相愿意用百金换取白居易的一首诗。


而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皆因为他积年累月的自律和努力。


多年来,白居易始终勤勉踏实,在青年时,他白天学习赋,夜里苦读书,这期间还要见缝插针的练习写诗,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


他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并十几年如一日的严格执行,即便后来身居高位,也严于律己,从未有过半丝松懈。


自律是一生的修行,懂得自律才能走的更远。对于白居易而言,读书写诗已经像血液一般注入进生命里,成为最寻常的好习惯,一生如影随形。


而这多来年苦行僧般的自律,他亲手写就的几千首传世诗篇,最终为白居易赢得了“诗王”的盛誉。


有才华的人出众,懂自律的人成功,一个人,越自律越优秀。所谓天道酬勤,相信这世间所有的坚持,最终都会有一个花团锦簇的结果。






汗水浇灌,才能绽放玫瑰




75岁那年,一代诗王在洛阳去世,当时的唐宣宗对于这颗文学巨星的陨落十分悲伤,他特意亲自为白居易写了一首悼念诗,表达自己内心的痛惜。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这一生,少年以诗成名,中年心怀天下,晚年福禄双全,身后有皇帝悼念,堪称圆满。


而作为一个既有才华又有情怀的诗人,他也值得拥有这份殊荣。


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有出众的才华,也没有丰富的阅历,但是我们可以在日复一日的嘈杂生活里守住自己的初心、多几分自律,去努力追寻自己深藏于心的人间理想。


老天不会辜负我们的每一份努力,相信总有一天,在汗水的辛勤浇灌下,这个世界会为我们绽放那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自律,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