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重境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靖居和尚)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种境界也反映出人生的三种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看到的就是实物,也不去深想,相信事物就是自己看到的样子。然而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我们终究是看不透其中奥秘的,最终会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处于第一重境界的“我”就是“我”,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认为看见的“真实”就是事实。物体就是物体(杯子就是杯子,手机就是手机)。人就是人(当孩子说不喜欢我的时候就是不喜欢我;当爸爸妈妈说我们很好,不用惦记的时候就是他们很好,不用惦记)。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适应社会的面具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假亦真时真亦假,一切如雾里看花,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我是“我”,我不是“我”,处于一种自知觉察矛盾的阶段(当孩子说不喜欢我的时候,他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能够觉察在他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喜欢;当爸爸妈妈说我们很好,一直打电话说不用惦记的时候,我能够觉察在他们的心中隐藏着对儿女的思念)。语言会欺骗人,行为不会。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他人、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我是“我”,是慢慢形成一种习惯,看一个物是一个物,是有情物;看一个人是一个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