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观后感

图片发自App

近日观看了《大秦帝国》第一部。本剧主要是反映卫商变法的过程。以秦献公战死少梁山为开端,以车裂商鞅为结尾,中间的过程由48集窜起,可谓是跌宕起伏动人心魄。

反映的是秦国在公元前362年到公元前338年间故事。秦孝公从献公身死战场,作为仲公子的渠梁在危难时刻即位,他深藏屈辱,在六国夹攻下苟延残喘,发誓变法崛起。秦孝公发《求贤令》广招天下贤能之士,天不亡秦,曾在魏国并不得志的卫鞅辗转来到秦国,并凭借一身才学和对天下局势的清醒认识而得到秦孝公重用。渠梁与卫鞅二人君臣同心,在秦国掀起了影响深远且饱受争议的变法,一代强秦由此崛起。秦孝公变法图强成功后,呕心沥血而死,赢驷继位。同年,商鞅车裂而死。全剧既叙事紧凑,有波澜起伏;既有历史事实,又有艺术的再造。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感情的渲染。确是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值得反复品味。

观后很受感动,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君臣同心是变法图强的关键。起初景监推荐卫鞅于秦公,三次面试尔后,秦公与卫鞅畅谈三天四夜,立下变法图强大志。二人均是极心无二虑,一心一意为国是。在秦公临终前,两人谈话,卫鞅说我们可称得上互刎而死的朋友,可我要继续护法。可谓是肝胆相照,成为千古绝唱,彪炳史册。

《大秦帝国》高调塑造了秦公和卫鞅两个完美无暇的形象。成为流传古今的一段君臣同心变法图强的一段政治佳话。渠粱为变法殚精竭虑,他的一世使贫弱的秦国逐渐强大。商鞅为护法,英勇赴狱,大义凛然,被车裂而死。

其二,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全秦上下舍生忘死,立志图强,可谓秦能走向强大之力量源泉。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尽,誓不休战!”在秦国面临内灾外侵之时,秦国人的口号,他们表现出来的团结精神。在国家有困难时,纷纷解囊捐献,太后捐把震宫之宝“蓝田红玉枕”都捐出来了,赢虔捐出了其视为生命的“天目剑”,公主捐出了先父给的“嫁妆”。全国上下齐动员捐款捐物,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支援国家,是这部电视剧最让人震撼的一个场面。

其三,卫鞅变法的法制思想很超前。如“有功于前 不为损刑 有善于后 不为亏法”正体现了法制的严肃性;“刑上大夫 礼下庶人”体现了法制的公平性;“国无二法”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大仁不仁”体现了法制的前瞻性。法制的目的不是以施暴为目的而是以防范犯罪为最终目的以震慑犯罪为目的。如此公平合理的司法实践可谓法制文明的一盏明灯。

其四,卫鞅与白雪,秦公与玄奇的爱情故事也感人致极。白雪,前魏国丞相白圭之女,跨国巨商白氏家族继承人,卫鞅的红颜知己,白雪为了商鞅的变法甘愿放弃了和商鞅退隐,在山中隐居数十载,在商鞅临刑时又大义而来,与商鞅一起死在了雪花满天的天地之中,她这样敢进敢退,明情重义的伟大情操,令我感慨万分。

玄奇和孝公的爱情故事则是至贞至重。自从玄奇和秦孝公邂逅后便一见钟情。两个人一样的心如烈火,然而却拙于言情。所以,两人的情感,历经了初识、分离、思念、重逢、共同赴险等一系列过程沉淀,才在孝公化解墨家总院危机后的陈仓河谷,发生了明确的转折——彼此的思念向往,才得以初次爆发,化为简约持重的爱的誓言。这段恋情构成了玄奇生命的主旋律,“不移、不易,不离,不弃”,在等待中等待。终于,秦孝公嬴渠梁以生命的最后燃烧,结束了这场漫长的等待。那一场大雪,咸阳城银妆素裹。玄奇穿上了火红的新娘吉服,走进了巍巍宫阙,与秦孝公一起登上了情感世界的巅峰。

典故:卫鞅”徙木立信”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已成为“万事信为本”的典故。

遗憾:商鞅是法家,为何渠粱不把老子的“功成名遂身退”思想教育他呢。按说老子在函谷关留下《道德经》五千言,并有预言,百年之后,秦将成就统一大业。对此,只有国君口口相传,不计栽,不入史。可查阅相关资料补充之,以记下。

实际上,剧中世族代表人物,老太师甘龙的“飓风过岗,伏草唯生”就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最好应用。

预言:秦周同源,合起西陲;秦为诸侯,而秦周分离;离五百年,而大合于秦;合十七年,则霸王出。这预言预示着秦国将统一天下,且就在这两百年以内!

是啊!你看那“赳赳老秦”昂扬向上,勇往直前的气势;你再看全国上下,虽有纷争内斗,但为图强舍己之利一心为国,困难时倾囊相捐。这样的国不称霸还有谁行!

于2019年12月22日草!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秦帝国》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