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认知突围》读后感

文|三号老钮

第五章 没人真正为你好:重新认识关系

《认知突围》这本书我已经读完,书不算很厚,内容不算难,可是读过之后能让人回味很久。它就像一坛老酒,回味悠长。

这本书的副标题——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说得再明白不过,让我们颠覆认知,打破固有思维,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书中针对我们已经形成的观念提出完全不同的说法,仔细阅读,你可能会发现,作者的一些说法可能我们平时也想到过,只不过那些都是大脑中一闪而过的碎片,我们甚至自己会把这些想法看成离经叛道,因此把这些想法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下面摘录第五章的一些语句:

1.关心和打扰是一对双生兄弟,只是后者看上去似乎更不礼貌一些,但其实在很多时候,两者并没有多大区别。

2.我们行善的这个行为,其实是在帮助自己而非他人,不管我们是想让自己更高尚,还是更有优越感,抑或是更有同情心,总之我们是真心实意的想让自己更快乐。

3.一味对孩子好,才是真正的自私。因为对孩子好,是使父母心情愉悦的本意,符合本意的当然是自私,但我们的教育却常常把这种自私自私扯成无私,实在是荒谬之极。

4.婚姻是一份有约束力的契约,这种约束力体现在他将两个人的很多东西绑在了一起。

5.世间任何情感的产生都源于利益,爱是其中的一种,情感当然也一样。

6.很可能并不是城市里少了人情味,而是因为城市人的生活圈子更大,对走亲这件事也看得更为透彻,他们更乐于平等相交,乐于将走亲并入访友。

感想:

读到这些内容,我好像找到了知音。

我一直都认为人际关系很麻烦,有些人很乐于与别人来往,去应酬,去社交,我却感到做这些事很累。虽然我现在试着去社交,可我打从心眼里不想去做这些事,我宁愿一个人呆在家里。

之前我写过一段文字,感觉自己是个感情凉薄之人,对人际关系看得很淡。

我从小家里只有父母我哥和我四口人,亲戚很少,都在外地,几乎不来往。我们家很少有外人来(当然可能主要是因为我们家穷),我哥工作后,家里开始有他的同事来玩,有时候在家里吃饭,我感到很苦恼,因为那样家里很吵闹。

我不懂如何与人交往,也不想懂。

大学期间,才知道跟朋友一起出门,不能只准备自己的那一份食物,要与朋友分享。

参加工作之后,还是完全不懂人情,同事之间的相处, 我完全是公事公办,一板一眼,不知变通。

我哥曾经说我死脑筋,不懂变通。

后来我明白,我这样不行,必须学着与人交往。有了孩子之后,我才开始主动与外人接触。

有时候社交的界限感需要把握,一不小心就会越界,难免会造成别人的不快。

有一个年轻男同事结婚几年还没有孩子,另一个上年纪的女同事专门找到他,问他还没有孩子是不是身体有问题,她认识老中医,可以介绍他去。当时我们都尴尬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能默不作声。

有些人特别热衷于社交,遇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我很佩服他们。有一个朋友,她同事的家人、朋友,她几乎都认识。

我老公就非常乐于社交,他到哪都能跟人称兄道弟,每周几乎只有两天没有饭局。

我能理解为了人脉而发展朋友,这是我从一位领导那里学来的,人脉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有句话叫:朝中有人好办事,说得正是这个理。

可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一点我很难理解,他们是如何做到与认识的每一个陌生人都能成为朋友的。

经过一番思索,我想,除了人脉资源之外,频繁社交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中的被尊重需求。你想想看,一个人走到哪里都有朋友,肯定会受到别人的赞叹:啧啧啧,你身厉害,到哪都有朋友,真是社会人。

这样显得他们人脉多,路子广。

很多事,我都是从跟别人接触中学来的。

以前我有事都是自己做,不想麻烦别人。一是不知道怎么请别人帮忙,二是不知道别人帮过忙之后我该如何表示感谢,嘴上说谢谢似乎太空泛,送东西又不知道送什么合适。

一次我给一位同事帮了忙,第二天她就拿了一盒巧克力给我。还有一次我帮一位老同学出了点主意,她送给我一盒面膜。

我想,请人帮助之后可以把口头感谢与适宜的礼物相结合,这是比较好的办法。

前几天,一位同事给我帮了一个忙, 我知道她喜欢吃糖,又不喜欢吃乱七八糟的糖,什么夹心的,各种口味的,她看到就恶心。第二天,我买了一盒大白兔给她。

人际关系很复杂,我们想逃也逃不掉。对于我来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还需要继续学习。

齐帆齐2021年度9月品牌营第78篇,1691字,累计162471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认知突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