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自我的盒子》:真正的成长是由内向外打破

《灌园记·后世法章》里有一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是说,每个人管好自己就行,不要多管闲事。

很多人会错误误以为,管好自己,就是不去在乎别人的感受,凡事以自己为先,最后变得自私。

在《跳出自我的盒子》一书中,作者称这种思维模式为“内向思维”,因为这个时候,这类人是背对着他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这本书在亚马逊评分高达4.7分。

《跳出自我的盒子》这本书是美国亚宾泽协会所著,他是畅销300万册的现象级图书作者,是世界著名管理培训和咨询机构,本书作者将带你从另一个层面打开你的认知,让你跳出自我的盒子,用不一样的思维模式看到这个世界。

接下来,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01.两种思维模式

作者在书中提到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内向思维,一种是外向思维。

关于这两种思维模式,作者在书中用两张图做出了解释。拥有内向思维的人,他们只关注自己,不会在乎他人的感受,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拥有外向思维的人,他们会感受他人的,会关注自己的目标行为是否对他人有帮助,是否会影响到他人。

就像书中提到的堪萨斯市特警队的例子,过去,这支队伍在执行任我的过程中,只考虑社区的居民是否阻碍、影响他们办案,而不会考虑居民的意见和财物。因此,即便他们的破案率很高,但是警局为他们善后也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这就是典型的内向思维,他们看不见外面,居民与他们而言是障碍,是工具。

而当他们用外向思维时,在办案时,居然会为婴儿冲奶粉,开始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将伤害降到最低,案件侦破率反而更高了。

由此可见,如果你希望一件糟糕的事情变好,需要转换下思维模式,由内向思维转向外向思维。

02.外向思维的影响

洛莉有一只13岁的斑点狗,因为年龄的增长,身体出现衰老状态,开始在晚上频繁吠叫。洛莉因此好几个月没有睡好觉。

为了让狗能够不再半夜乱叫,她试了各种办法,比如命令、吼叫,甚至用水喷它,重击它的鼻子等等,但是不管什么办法,都没能让它停止吠叫。面对斑点狗无休止的吠叫,洛莉甚至考虑让狗永远安眠。

洛莉前面所有的行为都是内向行为,因为她只考虑自己的感受,狗影响了她的休息,让她夜不能寐。却忽略了这是一只逐渐衰老的狗,它也在为自己的衰老害怕、焦虑,逐渐失去的听力、视觉和活力,让它不安。

当洛莉意识到这一点时,她转变了自己的行为,开始抚摸斑点狗,第一次只是应付,但是奇迹发生了,当晚斑点狗没有吠叫。

第二天,洛莉又去抚摸,这一次时间稍微长一些,这天晚上,斑点狗也没有吠叫。在洛莉日复一日地抚摸下,或许是因为感受到主人的爱,斑点狗的内心不再浮躁,不再吠叫,甚至看起来更年轻了。

洛莉因为转变了自己的思维,从谴责、焦躁和愤怒转向了好奇、关心和体贴。她在思维上的转变,改变了她的整个情绪体验。同时也改变了斑点狗的状态。

这就是外向思维带来的影响,不仅改变自己,也影响他人的反应。

既然外向思维的影响这么大,应该如何培养外向思维呢?

03.如何培养外向思维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伊万和父亲在谷仓工作,在挤奶时不小心被牛的尾巴扫到,毛刺扎到了伊万的眼睛,伊万本能地跳了起来,并抓起椅子砸向奶牛,一边砸还一边谩骂。

而那时父亲就在他身后,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内心十分害怕。原以为父亲会骂他,结果没有。

伊万的父亲经常在酒精的作用下,会对动物各种拳打脚踢,伊万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才有了刚才的行为。

当父亲看到伊万的行为时,他知道孩子是在模仿他的行为,所以他没有骂伊万。而是告诉伊万,希望伊万不再做这样的事情,他也不会做。这是一个父亲为了孩子做出的承诺。

父亲深知自己对孩子影响,希望做出改变。

内向思维的人处理问题,只考虑自己,他们是从“内部-外部-进入”,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然后是他人的需求,最后在确保自己的利益下,才会开始。

而外向思维的人处理问题,会先关注他人的需求,然后考虑自己,以他人的需求为先,即“外部-内部-输出”。

伊万的父亲,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伊万的行为,才醒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决定改变。

任何时候,当你学会由外而内省事自己,才是真正的成长,才会让自己或者组织变好变强。

写在最后

跳出自我的盒子,多用外向思维感受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不论在何种境地,遇到什么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跳出自我的盒子》:真正的成长是由内向外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