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周瑜,大部分人或许会马上想到三国里的“既生瑜,何生亮!”。
是,我在小时读完三国就是如此,直到后来很多年后我上了大学,所看的书便多了,其中自然不乏历史各类读物,所看里自然是也有提到周瑜的。是以,我对周瑜的仅有印象自然也就发生了些变化。
在三国里,罗贯中是有意的要捧刘备的仁厚的,是以,你看他把曹操写得多“奸雄”,以及,当然包括他捧诸葛亮的智。
怎么捧?用周瑜啊!纵然你周郎才华横溢,名扬天下,但你不是主角,于是来一句“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上位。
但实际上呢,在正史里周瑜哪来的三国演义里的胸襟狭隘,恰恰相反,他很突出的一个品质就是胸襟非常宽阔!在江表传里提到,程普非常佩服周公瑾,并且赞美他“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可见其推崇。
那么,说到周瑜,当然绕不过有名的赤壁之战。一战败曹操,自此扬名天下!
扯到了赤壁之战,那是免不了要聊聊这里面的一些道道了。
其实以当时东吴的情况来说,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
这里提议一下老曹,老曹那会儿正起势,搞定了反来反去的吕布,又干掉了袁术和袁绍,基本上把他那一片横推了一波,所谓是纵横无敌,逮谁灭谁。
在这么个背景下,老曹率大军压境,东吴你说慌不慌,内部早就乱成狗了!这时以张昭为首的文武百官竟然是主张投降的。以及武将一派自然是不能答应,双方谁也说不服谁,简直是吵得不可开交。
这时,周瑜还没露面。他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他当然不会同意张昭那一帮士大夫势力的投降之道。孙权当然也是不同意,正直年轻力壮,怎么会没有点野心!他自然也是等周瑜回来表态。
然后,诸葛亮来了,然后,时机差不多了,周瑜回来露了个面“投降?门都没有”,强势定调,再以孙权挥剑砍下来一块桌角来给出了一个最终基调:他老曹都五六十岁的老家伙了,怕他干甚,赶来就敢灭他!
接下来的一顿操作,想毕大家都熟悉了,孙刘联盟赤壁大败曹操,周公瑾也因这一战,扬名天下!
这一战下来,吴的外患搞定了,内忧也是告一段落,孙权这一波简直是不要太赚!
再说的明显点,这一波操作下来,孙权,周瑜、鲁肃这些割据独立派对以张为首的士大夫势力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这里面还要说一点是,周瑜对孙权更像是君臣,而以张为首的文臣们做得就不是那么的到位了,毕竟还一度同意孙权送个儿子给曹操当人质。倘若真送了,吴国还能是吴国吗,一国之精气神还能有吗?
也正是由于周瑜的尽心辅佐,孙权才得以真正当家做主,东吴才是真正在了起来。自此,东吴立,三分天下东吴占其一。
周公瑾于东吴而言,是为大英雄。
最后,再提一点,在正史里,赤壁之战,周瑜和诸葛并没有见面的记录,而诸葛亮也没有三国里描写的那么妖,动不动就呼风唤雨飞沙走石的,周瑜也不至于那么没品去坑诸葛亮不是,罗贯中《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些情节,只不过是虚构的罢。
那么,又哪来的“既生瑜何生亮”。只是在三国里,罗贯中笔下的刘备和诸葛亮是汉室正统,代表着正义和智慧的化身,当然要给点主角光环罢。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是为周公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