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不止有粥,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故事和习俗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春节的前奏曲。

年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

一、“腊者,接也”,源于《隋书·礼仪志》,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二、“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

《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在欢度“腊八节”时也是诗兴大发,苏轼在《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有曰: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

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

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腊八起源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吃腊八粥的故事。饥寒交迫的朱元璋在地里扒出来了稻、黍、麦、黄豆等食物,把这些东西给炖了吃了,这些东西救了朱元璋的命。后来朱元璋成了明朝的皇帝,为了纪念他在牢中的日子,他把那天定为腊八节!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岳飞带兵进入朱仙镇,当时正是严寒的冬季,岳家军饥寒交迫,体力不支,百姓相继送来五谷杂粮来给将士们吃,岳家军把百姓送的杂粮煮了吃了,大败金军,取得了胜利。这天刚好是十二月初八,人们为了纪念岳飞,就在这天把五谷杂粮煮了吃,表达对岳飞的怀念。

最后一种,是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人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怕赤红豆,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已有一千多年。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农历十二月初八,其实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

祭祀的对象有: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

唐代诗人杜甫也曾写过一首《腊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同时代的边塞诗人岑参,也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写到: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驻守边疆的岑参,写除了盖将军在军中无事时,寻欢作乐的日常。在腊日打猎日一天,也表现不俗,射杀了一只千年狐。古代腊日,古人有出城游猎的习俗,而射猎所得的野兽,就被用来祭祀祖先。

在腊月初八举行的宗教活动,每逢这一日,佛教信徒用拌有香料的水灌洗佛像,谓"浴佛",亦称"灌佛"。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宋代文学家孟元老在其笔记散文著作《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记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

可见腊八日,除了世俗中人会过节,佛家也会过节。且孟元老的笔记中提到的佛家腊八节,除了浴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腊八习俗:施粥。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杭州的灵隐寺,每年的腊八节灵隐寺都会施粥约30万份,还成功入选文化遗产名录。

为什么佛家腊八会施粥呢?据说跟释迦牟尼有关,传说他在尼连河畔因劳累饥饿过度,体力不支,晕倒在地。恰好村中一牧羊女发现了他,便将身边携带的杂粮、野果,用清泉水熬煮成乳糜状的粥,慢慢喂他。他深感这“粥”如美味甘蜜,顿觉精神振奋,慢慢恢复了体力,后来于菩提树下涅槃成佛。

施粥对于修行之人来说,也是莫大的功德,体现了佛家慈悲为怀,因果福报的精神,甚至帝王将相也会在国家贫困时期,广泛施粥,以救济苍生黎民。释迦牟尼于腊月初八得道成佛的典故,因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 ”,每逢腊八,就诵经纪念,浴佛施粥,因此成为习俗

你可能感兴趣的:(腊八,不止有粥,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故事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