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你想知道的任何事情的答案,一定在世界的某一本书里。

明天就想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这是4 In  Love早年的一首歌个词。最近遇到各种貌似“机会”,一度有些躁动,静下心来捋顺了下才发现自己当下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目标是,不上班

我暂时的目标就是脱离上班一族,可生活总是现实的要吃饭的,而辞职了吃饭钱呢?所以问题来了就要不上班也能赚到大于等于上班的钱。

不上班怎么赚钱?

不上班靠什么挣钱,那就要问问自己能提供什么价值,来换取钱呢?而怎么体现你的价值,就看你掌握多少工具。人和人之间本质差别不大,一个智商160的人用脑计算999*888可能不及智商100的人用计算器来计算来的快。

这就是工具的重要性,更具体一点你手里有多少可以掌握的技能、软件、特长,借助这些东西创造出来价值,然后换钱。你拥有的工具越多创造出来的东西越有价值,就越值钱。

同样1小时,人差异不大,但是拥有工具不同,那么单位时间创造出的价值便不同,那么同样一小时时间换来的钱就大大不一样,这就是工具的重要性。

工具包装满了工具

学习的能力更重要,学会了学习的能力之后再学习,会事半功倍。不断学习使用新工具,最后形成一个工具包。重点是要学会记录保存,让这工具不是借来用的而是真正属于你工具包里的一件。

就像消消乐一样,相同形状的圈圈,点一个就全消除了,学一个软件或者知识点,学的过程把他一步一步按照你做的记录好,再尝试自己做,把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都写上以及解决的方式方法。

就想表妹做烘焙,一个吐司,放多少g糖、多少g蛋清、多少g面粉……做的样多她并不是全部都在脑子里,或者全凭心情和感觉,而是按照记录的过程来照着做,一次记录之后,余下工作便是“无脑”进行了

对于新学还是已有的工具边磨边用,生锈的斧子砍不动大树,那么就坎小树枝来增强信心。一边砍能砍的,一边磨斧子,直到有一天能砍大树了。

每天恰当的时间,专注于提升认知

我也总是迷茫于,想做很多,又不知道如何下手,总觉得脑子乱遭遭没有一个系统的东西。报一些便宜的课程,那样课程认知压力小,理解起来比较轻松,这其实是避重就轻的选择。

而便宜的课其实很多也是学习大咖们的课程,那我何必不直接学大咖的课呢,认知不够,一遍不懂就两遍,两遍不懂就三遍……理解大咖们的理论需要脑子里有一定的积累,所以慢慢来。

多看多读多听,不断积累,当知识点重叠发生碰撞了,我便会有更深的感触,那瞬间就是认知的提升。

辉哥说,做个普通人和追求卓越费的劲是一样的。为什么选择便宜的课程而不选择大咖的课,很多时候是觉得认知的东西比较抽象虚幻,不如直接告诉我第一步怎么做,下一步怎么做。

但如果是这样,那么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边,抓不住任何小趋势,也掉进了怎么忙乎也成长不到自己想要的样子的陷阱里。

微习惯的力量,投入终有回报

以前文章里也不止一次提到过微习惯,我百天啦……这也是我迄今少有能持续做的事情,也是因为写作让我生活有了很多变化。

我会觉得认知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很缓慢,但它非线性思维,前期的缓慢,只要持续做下去学下去,后边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就像飞机起飞,先航线上跑动,加速,腾飞。

前期都持续了50天了,因为“缓慢”而放弃,那么你看看你放弃了什么?也许再坚持那么一点点,就真的“腾飞”了,放弃会不会很可惜呢。图上曲线的涨快慢取决于每天投入的专注力。

比如我持续做平板支撑,慢慢偶尔增加量,现在可以4分钟分三次,持续一次最多2分钟。这就是我投入的专注力,但是强度不能超过一个量,什么量?就是大象反感的量,大象是象么?

我给自己设置最基本是30秒,只要超过30秒多出来就是赚到的。过去很多失败原因,大多是量定高了,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大象,大象生气了。

这不是买股票,要考虑经济大环境和公司发展,存在风险和波动。让自己 脑子升级持续,就一定会增长,没有任何风险和意外,一本万利,表面看认知感觉虚不如具体做点事情赚点钱更直观,但其实投资认知才是稳赚不赔,还会出现复利效应。

每天都努力一点点比隔几天努力一下的效果大不相同,不断的积累,这就是复利效应,学的越多,学新知识就越快,因为启动起来了。

心里有好多的梦想,未来正要开始闪闪发亮,就算天再高那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注:图片源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