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132(颜渊)|民富国强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鲁哀公问有若说:“今年遭了饥荒,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彻法,收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收十分之二的税,我还不足,怎能实行十分之一的税法呢?”有若说:“百姓富足,君主怎么会不足呢?百姓不足,君主跟谁去取得富足呢?

        这一段是关于国家的财政思想。古时候,国家政府的支用,都靠百姓纳税而来。古代的赋税有个名称叫“彻”,大概是收十分之一的田赋,在当时是很合理的,但是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因为社会的不安,政治的动荡,政府的财政不足,税收就加了很多。

        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里,有若的观点是,实行“彻”制,减轻赋税,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老百姓一定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别裁》132(颜渊)|民富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