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婚礼的感想

        同事嫁女儿,我作为贵宾参加了婚宴,一天下来,感触还是挺多的。

        感触一:老祖宗留下的一些老规矩还是要照做

        我一早赶到同事家,生怕错过吉时耽误了正事。同事家人头攒动,个个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同事两口子忙着招呼亲朋好友,忙得不亦乐乎。家里随处可见大红的“喜”字,鱼缸上、开关上,连玻璃杯底都贴着。

        饺子要包99个,要从外往里一圈一圈摆在红色脸盆里,摆好之后上面再盖一个“喜”字。到男方家里,新娘要吃一口饺子,旁边的人问“生不生?”新娘一定要说“生”,寓意“早生贵子”。

        新娘出门的时候脚不能碰地,要新郎背着或者抱着才行。因为同事家在六楼,新娘出门时穿了一双拖鞋,上车后才换上了婚鞋。如果新娘沾了娘家的地,那就会将娘家的福气和财气都沾走。

        规矩很多,都是从老祖宗哪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平时可能没有人在意,可是一旦家里办喜事或丧事,一定会有了老一辈人去教你这些规矩。没有人去考证这些规矩对不对,有没有什么依据,但人们一定会认认真真地按规矩办事。因为这些老规矩多多少少带那么一些“迷信色彩”,都是想要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反正都是为人好,按老规矩走可能不会和预期一样带来多少好处,至少它没有什么坏处。

        感触二:做司仪的基本素质

        婚礼上不可少的环节就是煽情,比如新郎新娘互相说感谢的话,向双方父母表达感恩之心等等。作为司仪要安排好每一个环节的程序,调节好情绪,烘托好气氛。临场发挥、随机应变更是一个司仪应有的基本素质。

        今天的“新娘抛捧花”环节,司仪为了让现场的气氛更热闹一点,鼓动更多的未婚男女上台和新郎新娘互动。在他卖力的号召下,有许多小朋友也跑上了台,并占据了舞台上很有利的地形。随着新郎倒数“三、二、一”,新娘手里的捧花随即抛出。虽然舞台后方的伴郎伴娘们手伸得老长,可捧花不偏不倚落到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手里。伴郎伴娘们立刻失望而回,司仪可能也没用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如果捧花被哪个伴郎或伴娘接到,司仪可能会借题发挥出很多精彩的节目给婚礼助兴。现在捧花落在一个小姑娘手里,该怎么继续呢?我期待这司仪的表演。

        司仪稍微迟疑了一下问小姑娘:“你知道手里的花象征着什么吗?”小姑娘一脸懵,刚刚接到捧花的惊喜已经不见,只剩下了回答不出问题的尴尬。眼看就要冷场,司仪立刻调整一下说:“这束花象征着幸福和幸运,你接到了这束花,幸福和幸运今后就会一直伴随着你。”他的话音刚落就赢得了满堂彩。

        感触三:要从小教孩子懂规矩

        婚礼结束,已经接近中午1点,宾客坐定,凉菜上齐,只等新娘换好妆就开席。大家都是一大早赶过来直到现在饥肠辘辘的,但都小声交谈着忍耐着。一个四五岁小孩儿大概是饿了,不停地叫嚷,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他的妈妈用胳膊圈着他安抚着。几个年长的亲戚有点看不过去,纷纷说“小孩子还小,大人饿着还行,别让孩子饿着,让他先吃吧”。妈妈说:“不行,有些规矩要从小就得知道。”但是年轻的妈妈终究敌不过孩子的哭闹和七大姑八大姨的轰炸,孩子的奶奶已经开始把各种凉菜夹到孩子面前的盘子里,孩子全然不顾旁人立刻下手抓着吃了起来。等热菜上来,他已经在大厅里跑来跑去,还不顾服务员的劝阻在空调上乱按一通。他的妈妈奶奶们只顾夹菜盛汤,已经顾不上管他了。

        另一个孩子喜欢吃虾,盘子刚转到他面前,他就不客气地夹了七八只,下手开始剥虾。旁边的妈妈视而不见,妈妈旁边的阿姨还说,“喜欢吃就多吃点。”他们忘了吃席的不仅有他们三个,还有十几个人呢。

        饭桌的一举一动不仅仅能表现出孩子的礼仪,更能看出孩子的家教。如果我的孩子在饭桌上有这样的表现,我会脸红的。有些规矩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给他。

        感触四:为人父母不易

        当新娘(新郎)改口敬茶的时候,坐在对面的父母眼含热泪。他们看着那个从小捧在手心里、抱在心窝上的儿女就要独立,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家庭,拥有一个新的身份,此时父母的心情有高兴、有欣慰、有心疼,有不舍。新郎家添人进口自然是欢天喜地,新娘家女儿成了别人家的人父母更多的是不舍。

        我们参加完婚礼回到同事家后,因为误会男方没有准备贵宾的谢礼同事很不高兴。他立刻红着眼圈喊道:“我养了二十几年的闺女就这么给他家了,他们还这么不懂礼数,这不是欺负人嘛!”借着酒劲他就要急。我们纷纷劝他这都是误会,他还不停地重复着这几句话。我们都知道他心里难受,他不是因为几袋谢礼在争什么礼数,他是担心自己的女儿在婆家被轻视受欺负。

        想想同事为了女儿的婚礼没少操心,不仅替男方找婚车,连婚礼当天的客人怎么坐车怎么回都亲力亲为地安排好。这一切无非就是想让女儿的婚礼顺顺利利地举行,给今后的幸福生活开个好头。女儿没有出门前,同事两口子忙前忙后,顾不上和女儿说太多离别的话。女儿走了,他们在家里招待客人。要是他们到婚礼现场去,不知又要流多少眼泪呢。

        养育儿女不易,其中的心酸也只有为人父母才能体会的到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参加婚礼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