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里

在我们的笔试讲义中,有一部分是专门讲小说鉴赏的。


每当讲到小说自然环境时,有一条无法从课文中举例的作用,就是"独立的审美"。


记得当初第一次上课时,我问了度娘,度娘给出的例子是:很多人看了沈从文的《边城》后,自动自发地去湘西看风景,因为太沉迷于文章中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描写~


看到这里,我就明白了大半。


这种感受,我一直称之为"故事的背景",就如那些年我对南京的向往~大概是因为碰巧读过的文字多半与南京有关,于是那座城就在我的想象中或悲壮或哀艳,或伤痕累累,或婀娜多姿~后来,由于个人原因或工作屡次造访,路过,停留,南京的确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但并没有让我失望~她依然是一座不算大却低调内敛的宝藏城市,接触越多,就会发现越多可爱之处~


好吧,我承认,这是金牛座不肯放弃的第一印象~只要觉得ta好,就会找各种证据证明ta好~


我们的笔试讲义中,还有一部分讲到了陶渊明。说陶渊明"构造和谐社会蓝图的愿望"集中体现在《桃花源记》。

这个,就比较诡异了。

因为我路过张家界、合肥、铜陵、铜仁、甚至云南的一些地方,都有拿"桃花源"作为自己的标签之一的地域,还在不同的城市都有"武陵区""武陵路""武陵镇"等等~


陶渊明一定想不到,他关于桃花源的这一点留白,却带来了后世绵延千年至今未尽的遐想,人人都想找到那个落英缤纷,悉如世外的桃花源,哪怕只是把这一点念想寄托在命名上~那片亦幻亦真的桃花源,已然脱离了对彼时分裂的政局和黑暗的官场的无声控诉,独立存在于中国人的思维中,成为了寄寓着对和谐美好生活期许的"故事的背景"。


在初到的滴滴上,师傅用湖南腔很重的普通话缓慢地跟我聊天,缓慢是因为他一边讲一边在大脑中调整着两种语言,那个略萌蠢的样子,像极了我们刚刚开始用英语跟老外交流时,那般努力而小心。


他信誓旦旦地跟我说,桃花源是真的,就在我们的后山上,每年看桃花的最好季节是阳历三月中下旬,现在可以去撇个桃枝辟邪。


然后他把我送到一个在武陵大道的酒店,那个酒店的全名叫"海天大酒店桃源里店",因为紧挨着酒店的小区名叫"桃源里"。


真是个一听就让人觉得无比向往的名字。


在当天傍晚,我打算去附近的超市买点水果,跟着百度实景导航走~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水杉丛中的石子小路,余晖中,没有人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有木有!有木有!有木有!

我们笔试讲义的诗歌鉴赏部分还有写道:动静结合,如果是静景,那人类的活动便给景物增添了生活气息。

反过来说,没有人类活动的景物,便静谧安宁,犹如世外~就类似于眼前之境~

图片发自App

仰拍的水杉~这个角度很像德国大叔Richard曾发给我的照片,德国他家附近的森林~在凌晨绛色的天空中稀稀落落的几颗星星,下边就是高大的树,茂盛而诡谲的枝叶~

我想,在那样的凌晨,这里仰拍,也应该就是那个样子~

图片发自App

这种植物,名叫菖蒲。

曾经一度很喜欢长安街的菖蒲河公园

但是去过多次,印象中并没有见过这样的植物。

图片发自App

终于看到了人影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有木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有木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有木有~

我相信了这里的名字"桃源里"

原来与名字越长越像的,不仅仅是人

田园牧歌式的安宁与恬淡~

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桃花源"。


那个讲着塑料普通话的很萌蠢的滴滴师傅还和我提起了"大小货该",说是去了那里,就可以不去凤凰古城了~

然而我搜了很久,发现那里名叫"大小河街"。

离桃源里只有3.2公里,那必须要去遛遛~

于是结课的当晚,我就溜达到了"大小货该"。


那是个水边的小小的古风镇

就像其它城市的古镇一样,有古建筑,有小吃,有民宿,有休闲设施~但是走一走就会觉得心旷神怡~

的确,这些所谓的"古镇"本质是商业

但是透过商业的外壳,依然是可以看到地域风情~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就比如这些小楼,略带徽式建筑的风格

不像北方的古建筑金碧辉煌,四边延伸构形

也有不同于北方延长式的悬山硬山顶部

而是白墙青瓦,单边构形,歇山夹檐

看得出本地的风向和排水系统~

曾经是爷爷,后来是老爹,在出行时常常有意无意地讲到这些浅显的术语~

当年我真的想不到,这么多年后

当路痴的我在一个陌生城市迷路时

居然还可以利用这些听来的东东辨认太阳和方向,推测风向然后在酒店选一个背风避阳的房间~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个位置是在小古镇的城墙上

窄窄的城墙,窄窄的台阶

坐在半米宽的墙体上俯看这团团灯火。

你是不是想到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繁华渐退,才能注意到身边人

真是直男思维呢~~这个句子读来真是心生哀怨~


所以此情此景,我想到的是"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虽然没有野径,没有云,没有江船,也没有渔火,也不是独明~

然而,在苍茫的黑色背景下,那一豆渔火却显得那般安宁而自然,那般温暖而从容~正因为它的存在,黑色的背景便不那么阴森恐怖,看到的人,也会知道,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人,安静从容地过着自己看似有些孤独的人生~

这便是"人间烟火"。

那是脱离味觉的情感内涵,那些烟火,在告诉你,这里是人间,人间是温暖的,而你,并不孤独~


此时,语言的差异,就展现出来了

我更喜欢英文的表达

英文里,这个词是"the earthly joys"

首先,它告诉你,这是地球上的;其次,是一种快乐;再次,是复数,那是一种可以叠加的多层次的快乐~

就像我在城墙上看到的屋檐,灯火和人

是恬淡的,温暖的,从容地,令人憧憬的,让人想要停留的……


这种叠加的多层次的情感体验,一直在吸引着我,诱惑着我,或是说,拉着我~走下去~


走到那屋檐之下,灯火之中,人群之间,去呼吸那混杂着河水的清野气的食物气味;去聆听那种南腔北调却听得出感情起伏的语言;去感受那摩肩接踵间深深浅浅的机缘~去感受那份从容和恬淡,去触摸尘世的快乐,去认可,人间值得~


我想,我应该相信那个说着塑料普通话的滴滴师傅~


语音和文字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比这些更加稳定的,是一个地区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地域心理,和当地人深入骨髓的气质~


桃花源,真有可能在这里~


桃源里,衬得起它的名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桃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