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一点都不“伟大"

世上所有的爱,只有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而且分离得越早就成功——摘自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经过昨天一场暴风雨洗礼过后,今天艳阳高照,正好出门买一些食物回来又顺便去透透风。

我望着几乎没有行人的街道,为数不多的车辆,早已大门紧锁的餐馆等一帧帧萧条画面从车窗外快速略过,听着车内的音乐发呆,感觉内心很久没有这么平静过。

在《奇葩说》里的傅首尔说:“距离产生美,距离还能让我喘口气。”

现在规定正常社交距离扩大至六英尺(六英尺是多远?可想象一下,您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要容纳一个普通人仰卧。)

这个距离不知道有没有产生更多的美,但每天隔离在家与神兽长时间近距离的接触,让我更需要“喘口气”。

小孩需要母亲满满的爱,好像永无止境,无时无刻需要亲密接触来感知你的体温以获取安全感。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家长都很享受这种强烈被需要的感觉,但有时,我需要的是“空间”,可能是我早早就知道孩子始终有一天会离开,去创造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世界,又或许是本来我就是一个性格安静不喜欢说话的人,喜欢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有次隔壁的一个妈妈跟我说,她愿意为子女们做牛做马,即使孩子在外读书,她经常会不辞劳苦地在家弄各种美食然后打包,亲自送到去孩子的手中。

或许她真的很享受这种毫无保留地付出的过程,但我觉得任何付出的背后都隐藏着索取的欲望。

对于子女和老年生活的想象,可能大部分人都会看到着老来儿孙围膝下的画面,但对于我来说,年老时独自在充满阳光的家中安静地听听音乐,读一本书,品一壶茶、画一幅画,这就是我对老年生活的想象。

任何期望,期望子女成才、期望子女探望、期望子女的照顾,多少都含有被动的意味,万一,我说的是万一,他们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呢?那会不会感到生气或埋怨呢?无论怎样最后还是只剩下无奈。

所有的爱多少都会含有目的,包括父母的爱。

网络上曾经讨论过一个话题,为什么要生育?

养儿防老,这一点占了起码百分之八十;

而其中一个答案说,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

但我觉得成长本来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而且成长不应只是年轻人的成长,中老年人都需要成长,与其是参与成长,不如说是相互促进成长,能让你重新发现这个你以为早已看透的世界的另一面。

而当初,我是惧怕“永远”二字,不知道永远有多远,不知道永远没有子女是什么样的境况,害怕中年过后,在某晚午夜梦回突然感到后悔而又无能为力。

人始终对“永远”二字,心存畏惧。

既然是自己选择的路,那么跪着也要走下去,只是如何走该由我来选择。

某天,小屁孩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

我说:”因为喜欢啊,读书可以认识这个世界,我也希望你都喜欢读书。“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其实我没有跟他说的是,我要尽力追赶你啊,你还年轻,你的人生有无限可能,所以现在我只能拼命奔跑。

虽然是无法到达,但我希望至少不能拖后退。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一起旅游,一起讨论一本书或时事,一起探索这个世界,而不是在你成人后,我要时不时打电话向你求救。

所以,母爱一点都不“伟大”,养育小孩的苦,我想每个母亲都能深切感受到,苦难不值得歌颂,不需要用“伟大”二字来绑架他人的道德或被他人绑架自己的道德。

只要永远记得这个是自己的选择,是自己心甘情愿就已经足够,并不需要“伟大”这个称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爱一点都不“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