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篇教育叙事

2022年9月,我参加工作。入职以来,我一直按部就班地做着本职工作,以为做老师把课上好就可以了,没有主动和学生有过心灵的交流。直到11月中旬那次考试结束,我的学生小语来到我办公桌前,没说两句,就难过得哭了。

一时间我是手足无措的。我是第一次遇到学生在我面前情绪崩溃。下意识的想法是先把她带到外面,因为办公室里到处是人,她哭着一定会不好意思,会尴尬。于是我们走到了这幢楼的顶楼,她说,我听。

这次考试,小语的成绩遭受了滑铁卢,包括她最擅长的英语。她的眼泪让我想到了我的曾经。曾经我也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啊,没考好会哭,被批评了也会哭。我也知道在别人面前哭不好,但是有几次就是忍不住在学校里哭了出来。曾经的老师们在我流泪的时候总会给我拥抱、安慰与鼓励,想到曾经的这些瞬间,我感觉和那些老师在不同的时空有了心灵的联动。看着泪流不止的小语,我学着我老师的样子安慰她、鼓励她。我做这些完全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我知道,不到崩溃的极点,人是一定不会在公共场合流眼泪的。此时此刻,小语一定需要有人理解她,需要有人拥抱她。

我和她一起呆了一个中午,她渐渐的止住了哭泣,愿意和我敞开心扉交流了。而后我知道她喜欢英语,而且在这门学科上有着自己的骄傲;我感到她性格里有着一股好强,时而会带刺;我发现她心里其实也有女孩子的细腻敏感,有的时候会因为小事纠结。既然她来到我的世界了,作为老师,我觉得我有责任引导好她。

或许是那天的交流让我们彼此走进了心灵世界,小语课间来找我的次数多了,愿意和我交流课文语句里困惑的地方,愿意把她写好的作文交给我修改。尽管她问的问题有时候有些钻牛角尖,甚至会把我一时难住,而我很赞赏她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觉得她在英语学习上的那一股钻劲像极了学生时代的我自己,做阅读理解时力求把每一个单词、每一处句法都分析清楚,写作文时会竭尽全力让自己的语言翻出花样,取得高分。

有时候,和小语探讨完学科上的问题,她也会和我倾诉一些人际交往上的困惑,从她的点滴叙说中,我逐步能看到她更丰富、更立体的内心。一次,她说她和同桌小越有些小摩擦,交流不到一块儿去。小语是急性子,爱交流,性格外向;小越是慢性子,说话少,性格内向。但两个人都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那一次,小语觉得没有听清楚小越想要表达的意思,心里一急,升起了烦恼,没能控制住自己,对小越说了重话,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陷入了僵局。小语来找到我,问怎么办。

“我就是觉得她说话声音又小,听不清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那你自己是不是就百分之百没有问题了呢?你有没有足够的耐心静下来听她说呢?”

“我知道我也有问题,但是她......”

其实小语一开口我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她遇到矛盾时,看问题的目光是向外的,会把别人不合于自己心意的地方无限放大,看得非常清楚,而会对自己的问题一笔带过,模糊化处理。

而后我给她说,其实你小语也没有问题,小越也没有问题,只是你们两个人的说话方式不同,但是和你“不同”并不代表“不好”啊。所以说我们的内心要能够打开、接受并且包容不同的事物啊。对于我的观点,小语也表示赞同。

小语离开后,我却感到思绪万千。教会她一道题目容易,帮她梳理句子结构容易,教她写作文拿高分容易,但是要化育她的性格,要渡这个人真的不容易啊。但这不容易之处,不就是教育的真谛之所在吗?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只是这一团希望之火的燃烧没能持续多久。后来,小语反复地来找我,说关于小越不同侧面的她所认为的“问题”。她的目光依旧外求,她的内心依旧苦恼。看着她一直陷在其中跳不出来,我急了。“我跟你说的你不去做,然后下次遇到一样的问题又痛苦,又没法解决,一次次来找我,却一次次解决不了问题,这样有意思吗?”那一次我很少见地拔高了音量,把小语吓着了。

而后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小语的行为、心态总是反复,总是做不到去包容他人?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反问自己:你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你自己做到了吗?你对别人能包能容吗?你能遇事完全按下自己的消极情绪吗?好像我也不能完全给自己肯定的答案。上面的这些问题,当我直面自己内心的时候,发现自己也没有做得足够好。

于是我也不去责怪小语了,而是把目光转向自身,努力把自己的心胸练得和江海一样广大,让自己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拥有波澜不惊的心态。只有老师好好修行,学生才能天天向上。我要用我的努力带动小语的改变,我要用我的正能量去化育她性格里的敏感和尖锐。

最近,小语依旧经常来找我,提问文章里有疑惑的词句,之后还是会说到她的某位同学有什么不合她意的地方。我知道,要让她的思维方式完全转换,从用手电筒照别人的缺点转到用镜子照自己的不足,不是几句说教就能立竿见影的事情。它需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我带着她一起努力,再假以时日,才能逐渐显露效果。这件事情上面,我急不得。

目前,对于小语,我的说服教育依然在继续,语气里少了一些求全责备,多了一些爱与慈悲。我相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会有力量的,这股力量就像流水,终将以“天下之至柔”的形态“驰骋天下之至坚”。宽容、耐心、平和这些美好的词汇终究会一遍又一遍进入小语的生命,直至印刻在她的心中,成为生命的底纹。

与此同时,我知道比说教更重要的是做到。我作为老师,我想让学生拥有的品质,自己一定要做到,让自己成为一部活教材。于是对于任何一个出现在我面前的人,我会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会多从自己的角度找问题,想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抱怨。我也在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正能量的人。我相信正能量会像一束光照亮我所在的时空,感染包括小语在内的,与我有缘的孩子。

对于小语的教育,路漫漫其修远。周围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比如“这孩子性格不讨喜”“这孩子你就别管了吧”……但是我不会放弃。我不想对她以冷漠,而后让她染上了这个世道的冷漠,从而在成年之后用一颗冰冷的心去面对社会,待人接物,这样她会变得麻木,一直痛苦。我会永远用温暖接纳他,不厌其烦地教育她,并且持之以恒地和她一起努力,做自己性格、心态上的功课,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小语对英语文章的分析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生词无比查清楚,长难句无比理清楚,不理解的用法一定会刨根究底,直至把自己说服。她看待周围的人似乎也一样,会把别人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在自己心里罗列得清楚、详细。有一天,我看到了其中的相通性,便给小语打了个比方:“你总觉得不把一个句子的结构看清楚不舒服,所以你看待别人也把这种思维迁移了,所以你在跟我说别人缺点的时候说得非常清楚。但是生活不是考试做阅读理解题呀,把别人的缺点看得太清楚,你会一直在心里纠结着,你会不开心。对于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你要么就让它模糊的过去了?哪有人傻到还要把痛苦理清楚啊。”“我知道……”

我知道小语并不能完全理解我的比喻。她性格里的尖锐很难磨除,有可能直到她高中毕业也不一定能将我说的完全做到。但我会一直用爱祝福她。我相信时光如水,终会磨去棱角,也终会见证我们师生的心灵成长。

那么,在我自己经验还不足,力量还不够的时候,我也只有一边不懈努力,一边默默祝福我的小语,要开心一些,不要把生活中的烦恼像长难句一样理得那么清楚。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第一篇教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