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十二公民”,距离一个真相有多远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

电影“十二公民”,改编自美国电影“十二怒汉”。在政法大学里,为了配合学生的考试,由12个社会人士组成的模拟陪审团,案件是一位20岁的富二代半夜弑杀生父,楼下的孤寡老人、以及对面楼层的女人是直接证人,耳闻目见地成了最有力的人证,况且一把专属于嫌疑人的刀具留在了案发现场。这12个人互不认识、社会地位各不尽同,评审的结果必须是12:0,哪怕有一个人有不同意见都必须继续讨论。

在影片开始,每个人都想赶紧结束此评审,以便去各忙各事,于是在未经讨论之下,11人投了有罪,只有1人投无罪,引来一片指责,也就是说嫌疑人理论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遥。这唯一投无罪的是8号陪审员,也非常坚持自己的选择,于是只能耐心坐下来讨论了。先从人证分析,楼下的老人声称自己亲耳听到“我要杀了你”,轰的倒地声,紧接着打开门看到富二代匆忙离开的身影。楼上楼下,即使窗户都开着,也不见得听的很清晰,而且老人的腿脚并不灵活,从室内到门口需要四十秒左右,但是他声称自己只用了十五秒,况且在后面的分析中,当时正好有一列车刚好经过,在如此轰鸣声中又怎能听到呢?但认为富二代有罪的人并不在意这几十秒的差异,也坚信老人就是听见了。只是九号陪审团是和老人差不多的大,他指出老人为什么会坚信不移地宣称听见、看见,平时连一个小孩都不愿意听他讲话,而这次是他唯一一次风光露面、许多人听自己讲话的高光时刻,登报、上电视、采访一系列,自己得以被重视、被关注,虽然不公正,但是透着太多的无奈与伤感。

于是又提到女人作为第二个目击证人,但是女人有明显的戴眼镜迹象,当晚她躺在床上辗转难眠,那时段戴眼镜的几率很小,所以也未必是百分之百的确定就能看清。至于现场行凶的刀具,虽然是富二代拥有的特别刀具,但是在网上花六十多元也就能买到一把了,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是嫌疑人的,凶器留在现场也显得的轻率了。逐一分析、演示,以求得到更贴近的事实,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评判,比如十号陪审员就认为有罪,他作为北京本地人就特别歧视外地人,富二代是河南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嫌疑人的罪名肯定成立。

持罪名成立最坚定的是三号陪审员,一个脾气不好的倔老头,无论怎样摆事实、推翻现有证据,都死咬有罪,言辞尤为激烈,其实他带了很多个人的情感于其中。在最后得不出一致结论时,就此案的论述,然后声泪俱下地说到了自己的故事,作为父亲无论曾经犯过怎样的错、丢下孩子,难道就不能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吗?真的不值得被原谅吗?就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儿子迷上摇滚后自己是强烈反对,于是在儿子十六岁那年跟他吵了一架,自己动手了,结果被儿子推到在地,于是儿子跑了,至此六年没回来过,一个电话也没有,也因为此事老婆决意和他离了婚。这些年也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但作为孩子不至于如此的对待父母啊!他觉得富二代的刀如同捅在自己身上一般,所以他在借此案表达内心的怨忿,无处宣泄的情绪。于个人是同情的,于他人是不公平的。

其实也正如其中一个陪审团说过的话:“讨论是虚拟的,假的,可这案子是真实的,就您举手投这一票,真关系到一个孩子的生死……就您举手投有罪这一票的同时,这孩子在您心里,死了,已经死了。假设他要无罪呢?那怎么办?”,也就像去年热议的张玉环案一样,做了二十六年的冤狱,赔偿了近五百万,从青葱岁月到白发苍生,这其中的岁月仅仅是钱能弥补的吗?和妻子那么好的感情也因为漫漫牢狱而两相生别。不知道这二十六年是怎样熬过去的,也许是一种希望的寄存,也许就是随遇而生,要不然这时光足以逼疯一个人。对于曾经造成此错案的人,又有着怎样的心境与仓促呢?还好,张玉环也终是守的云开见月明,至少可以有个安逸的晚年。而对于那些冤假错案中执行的死刑呢?又怎样还以一个公平呢?如此是否还会有人去替他们翻案呢?

成为一名执法者是光荣的,也是有诱惑的。某天中午和同事聊天,谈到她家有个亲戚是警察局的,其实是收贿是很普遍的事,尤其是不大不小的案件,办了留有案底伴随一生的不好看、影响下一辈,找人托关系,就可以免此一遭,何不花钱消灾呢?双方受惠,皆大欢喜。对于很多事件,普通人往往很难说的清细节、法规政策、律师商议等细节,大部分人都是法盲,一旦犯了事,只能听候发落的份了,辩护的能力都没有,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找关系。在今天的社会,还是非常的公平公正、有理有序,所以在事前,三思而后行、守法守纪;事情临到头时,敢于澄清、积极配合,但不徇私舞弊、推卸责任。

很多人真正涉及法律天平挑战的还是少之又少的事,但是在生活中,带着有色眼镜、个人情感随意评判事与人则很常见。其实真的很有偏差,尤其是作为旁观者,指责别人真的很容易,还不用承担后果,但是给他人带来怎样的伤害和委屈又有谁知道呢?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你认为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也许正是他人的敏感点和伤疤,不要总是理直气壮地说:人应该坚强、勇敢,不必在意别人的评价。那又为何你不能口下留情呢?你对事实的真相了解多少呢?

十二个人就可以定夺一个罪名,曾经看电视觉得有陪审团好cool、人性啊,但是也存在太多的道德问题,证据是客观的,人则是主观的,真的很具有挑战性,在以后更加发达的社会,设立陪审团相信会发挥更多的效用和积极价值,越来越好。幸而这是虚拟的审判,幸而彼此达成12:0的无罪,每个人带着偏见、私念来参与,最后向真理低头也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谨慎行事、耐心等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十二公民”,距离一个真相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