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与写

  关于写作与读书,我的感受很复杂。

  我从小到大都在学习课本文章,写读书笔记……但那些,其实是老师与家长的要求,对于语文课本我一直就提不起什么兴趣,后来更是因为源源不断的语文考试让我对课堂上的语文敬而远之。

  后来,我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借书证。我突然不再被限制看什么书读什么文章。面对着十个个大柜子的书籍,我可以自行选择。我可以看故事书,可以看大人眼中无用的漫画,还可以看一直被禁止翻阅的言情小说……

  这个时候对我,才是的开始。

  我沉迷那些文字带给我不同的感觉。明明都是同一种文字,可是不同的人却能通过排列组合讲述不同的故事,表达不同的情绪,创造不同的意境……

  我喜欢看童话,可我有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好的习惯,我喜欢质疑我看的童话。比如说,豌豆公主的童话让我质疑王子选择伴侣 标准,他需要的不是善良的也不是漂亮的更不是聪明的,他需要的竟然只是对方公主的身份。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如果受了别人的恩惠,要对对方心怀感激,可童话里的豌豆公主却在别人好心收留她的第二天去抱怨别人的床不舒服……

  我曾和别人讨论过这个问题,但得到的答复大多数是“童话就是拿来哄小孩子的,别较真。”

  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得到可以说服我的解答。

  但我的这些奇怪的疑惑却没有阻挡我对书籍的热情。

  我喜欢看的看书类型特别杂,三国水浒等中国经典,傲慢与偏见和百年孤独等外国文学,以及杨红樱的少儿文学和张爱玲的别致民国爱情故事……

  我说不上来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书或者哪一个是最喜欢的作者,因为我觉得很多东西其实都不能比较,也不必比较。

  之前看到过很多读者去评价某一些作者的文章,甚至是写作者去评价另外一些作者的文章,里面都不乏对作者的负面评价。就像一些人认为冰心是无病呻吟,有些人认为张爱玲所写的小说空洞虚无不过是她自己的意臆想,甚至钱钟书对王国维的评价是没有文采用词空洞……我们在接触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形成我们的印象和看法,这些印象往往不是三言两语和喜欢讨厌就可以概括的,它是一个抽象模糊又复杂的事物。

  我看到许多人写关于某一个作者或某一篇文章的评价,总是更多的是负面评价的影响力更大,因为刻薄,更为一针见血。其实我觉得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哪个作家有所欠缺,是因为他没有达到我们心中十全十美的那个要求,如果一个作者他没有写情感比较细腻,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就让人觉得他比较矫情,不够大气,如果一个作者辞藻华丽满屏尽是排比比喻各种手法就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受,这时候别人就会觉得他的缺点是不务实,当一个人言语平平朴素的去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被人觉得写作手法不够,老练写作功底不够深厚,积累不够强大……

  但是我不认为我们需要十全十美的作家,因为有一些作家,他更擅长一些细腻的情感小说,而有些作家更擅长批判式的小说,有一些作家,他是尖锐刻薄的,而有些则是和描写人物内心的细腻,有些适合描写人性纠缠的……不可能有一个十全十美的,或者说没有一个作家能够满意所有读者的要求,就像那句话说:的1000个读者有一些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在这个读者眼中的气势磅礴可能就是另外一个读者眼中的虚张声势,在另外一个眼中读者眼中的小巧玲珑在这个读者眼中可能就是过于小家子气……

  大千世界有如此之多的优秀作家,如果你想要看锐利的批判社会黑暗的文章可以去读鲁迅等作家的,如果你想感受不一样的风情读三毛的文学,如果你想看两性关系之间的人性纠缠,可以去读一读张爱玲,我们没有必要能够在一个的身上看到所有,我们有那么多非常优秀的作家,我们可以观赏到不一样的风格,如果我们要求每一个作家都是客服读者眼中所谓的缺点的话,那带来的可能就是作者的同化,千篇一律的作者千,篇一律的文章,会让人觉得乏味。

  所以我特别欣赏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点,哪怕是缺点也可以成为他区分于其他作家的地方,我们可以去感受每一个作家,每部作品优秀的地方,去感受不同的作家不同的风格,而不是要求每一位作者都做到十全十美无可挑剔。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读与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