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中招了吗?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常见的六种错误

        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来进行,如果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不注意使用语言,就可能会阻碍了师生沟通的效果,轻则使学生对老师不信任,不配合,重则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导致师生之间的误会和冲突,师生沟通中教师常见错误的语言和做法有以下几类。

  1居高临下地命令学生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有部分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一直高高在上,总是俯视学生,不重视、不尊重学生,随意对学生下达命令,例如:坐下!不许动,轮不到你说话,等到你得到了原谅再说。不许再哭,这里不是你家!你给我离开教室!教师希望通过这些语言向学生传递解决问题的办法,期望学生最好能无条件地接受。如果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师只是单方面发出的指令,学生的情感或需求没有得到尊重,那么学生可能有二种反应:一是表面听从教师的指令但不产生的积极主动的自我行为,一旦教师不在场或者不受监督,那么指令就会大可能完成;二是学生听后出现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怨恨、恼怒,从而抗拒、顶撞教师。当一个学生接受这样的语言时间较长后,会变得烦躁、自卑,或对以后类似的语言漠然,以至于这些教师抱怨:“为什么孩子越被教育却越不听话?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还会造成师生沟通阻碍重重,破坏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急于求成而威胁学生

        当命令学生出现效果不好的时候,那么有的教师就会急于求成,用不服从命令的后果来威胁学生。例如:如果你们这次不交齐作业,我就要罚你们再抄十遍书!如果你再不改,我就打电话给你的家长,叫你的家长来见我!这可能使学生感到恐惧而屈从,也可能引起学生的敌意做出与老师期待的相反反应:“好啊,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在乎,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有时老师真的采取了叫来家长等措施,学生的态度一般也不会有所改变。他们只会更加反感,起码也会保持消极状态的沉默,与教师、家长不做任何交流。

       威胁学生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快速解决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使用过度就会失效。因为它所表达的信息仅涉及学生而不涉及教师本身。由于学生不知道他的行为对教师有什么影响,只知道老师要求他对某些行为进行改变。在这种单方面的沟通渠道中,学生也会单方面地对教师作不正确的推测,比如:“教师偏心,心胸狭隘,脾气坏,专门拿我们出气,对我们要求太高”,无能,只会请家长到学校来等。学生有了这样的负面心态,就不会从正面来接受老师原本良好的用意了。

3先入为主即乱下结论”

       由于教师在年龄、知识、生活的经验等方面与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样的一个问题师生间可能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如果教师一味地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师生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凸显。

      例如:你这样对抗老师无非是为了出风头!我发现班上一有麻烦,总有你的份!(你请假时候全班学习和纪律都很好,你一回来搞得班里都乱了。在作业本上写这些话,品德极差,出去社会就只能干坏事,只会被抓去坐牢。整天照镜子,还涂指甲,同那些站街女没有差别,你一辈子只能这样过了)说几句认错的话就想蒙混过关?其实是害怕我给你爸爸打电话吧?可我今天偏要给你爸爸打电话!

      这种语言表达了一种预先设定好的立场,使学生感受到与老师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感受到老师在运用老师的权威,导致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防卫心理。这种语言一下就把学生打入了“另类”,最容易令学生产生自卑感或“破罐子破摔”式的消极心态。

面对教师这样的标记语言,学生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损害。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他们以后就会在老师面前尽量掩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愿将内心世界向老师打开。

其实,教师让学生知道“我知道为什么”、“我能看穿你”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如果教师分析正确,学生会由于被揭穿而感到窘迫或气恼。而如果教师分析不正确,学生也会由于受到诬赖而感到愤怒。他们常常认为老师是在自作聪明,自以为能像上帝一样居高临下地洞察所有学生的内心,感觉莫名其妙地好。

       学生如果经常听到这类语言,就有可能形成“我是一个差劲的人”等自卑心理,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较大的伤害。由于这种语言常常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也可能随之出现反攻击的心态。这时,师生之间可能出现更大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傲慢无礼型语言给教师的形象蒙上了粗鲁、教养差等阴影,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引发师生冲突。


4、抓住错误就讽刺挖苦

   你讲话的水平真高啊,也许以后会有人请你当我们学校的校长。例如:你的字写得太好了,龙飞凤舞啊。我的水平太差,实在看不懂!看来要请你的爸爸来教我看。你以为你是爱因斯坦吗?不要自以为懂得很多了!怎么这么热闹,看来全班同学都缺钙啊!

     这类话语一出口,就流露出对学生的明显鄙视,还带有一些人格侮辱的成分在内。对这类中伤性的语言,学生会非常反感。他们即使当面不敢说,心里却会反击:“你有什么资格来消遣我。看你说话的样子,哪像个老师!”讽刺挖苦型语言对学生的伤害也非常大,因为这类语言的深处隐藏着的是对学生的厌恶和轻视。

5、“放大缺点、以偏概全”

      有些教师偏重于学生学习方面的沟通,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教学,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题多为学习方面,教师很乐意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存在的问题;即使有时教师与学生进行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沟通,也还是为其与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沟通服务;相对而言,教师对学生生活、情感等其他方面的沟通有所忽略,教师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不清楚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不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

     俗话说“金无赤金,人无完人”。连我们的圣人孔子也不例外,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呢?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不能只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特别是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抓住他们的小辫子不放,这些孩子始终觉得低人一等,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这样“问题”也就永久成为了“问题”。但如果我们做班主任的能找出这些“问题学生”的优点,大加赞赏,帮他们找回自信,也就离转化不远了。

 6、隔靴搔痒的空洞说教”

      有些教师在给予学生肯定或否定判断时,只是泛泛而谈,这些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没有意义的安慰中隐含着一丝“哀其不幸”式的怜悯感。例如:不要难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明天你就会好起来。不要着急,你还年轻,人生之路长着呢。(不要悲伤,还有很多比你难受的同学,他们后来都觉得没什么的)比如:“你是一个好孩子”“你让我真失望”“你对待同学太没有礼貌”“你需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等等,这种泛泛的一般性的简单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是无益,起着隔靴搔痒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中招了吗?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常见的六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