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7日带班日记

安慰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是《安慰》。这样的口语交际源自于生活,孩子们从课上习得的沟通能力也终将为他们现在及未来的交际生活服务。

        上这一节课时,我在思考,作为母语教师,我们往往无意识地偏重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评价体系的引导,毕竟作文在考试中所占分数比重很大;另一方面,“立德立功立言”,书面表达能力及成果形成的影响力,更大。但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人际关系、班干竞选、各类面试……甚至幸福感。

        就安慰这一交际能力来说,即使是成人,我们真的会安慰吗?每当我不开心,回家跟呵爸诉苦,他不是不以为然,就是一个劲地给我出主意……结果无一例外,都是我更不开心啦!他也觉得我莫名其妙、没事找事,“你想怎样?”然后大家一起生气!呵爸更理性,我诉苦时,他会关注如何更好地处理引发我情绪的事件。而我跟他诉苦,往往不是缺少解决问题的建议,而是希望他能看到我的情绪。

        所以在备这一课时,我就想,一定要把这节课教好,以后我的学生会比我们更懂得如何去安慰别人,在人际互动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安慰

        备课时,我翻阅《教师教学用书》,看到这一课的教学建议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总之,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合适的安慰方式。如,用语言进行安慰时,开头可用上“不要难过、不要伤心、不要自责”等词语,然后可说一些表示同情、鼓励的话,也可适当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同时,还可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一个拥抱、一个‘你很棒’的手势。”作为个体,我不能体认这这样的安慰,如果我难过伤心时,安慰我的人对我说“不要难过、不要伤心、不要自责”,事实上是对我情绪反应的否定,虽然,我知道这是善意,但我和我的情绪并没有被看见。

        我决定按照这些的环节上这一课:一、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安慰的经历,感知安慰在人际沟通中的力量。二、阅读课文中的情境,练习通过情境及人物语言识别并命名情绪。三、联系自己被安慰,体验较好的经历,结合小贴士,与同桌选择书中的情境或者自己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模拟练习安慰。四、学生上台模拟时,安慰者说完后,问“当我说这句话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让安慰者通过对方的回答评估及调整自己安慰的语言及非语言,并相机提炼安慰的要点。

        江欣苒和付雅萱上来模拟时,当付雅萱这样安慰时,“你不要难过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江欣苒说,“当我听到她让我不要难过时,我感觉,我的感受没有被重视,而且,我现在就是很难过,我不知道怎么不难过,我有点愤怒。”我相机板书:肯定(接纳)情绪。

        郭臣曦和孙逸歌上来模拟时,郭臣曦上来就直接给孙逸歌建议。事实上被情绪脑控制时,说教及建议一点用也没有。我相机板书: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家。

        当我们安慰别人时,往往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否定别人的情绪感受,判断对错,急着帮对方解决事情。孩子们通过模拟,正视自己的感受,发现这样的安慰“有毒”。不是孩子们的错,孩子们有情绪时,大人极少接纳安抚,不是忽视转移、就是怒吼制止。孩子们在模拟中的觉察让我惊喜!

        最后总结时,我说,其实,安慰的关键不在言语的技巧,而在你是否发自内心的关心这个人。他不开心,你会识别,感同身受,有时非语言信息给予对方的支持远甚于语言,如无声地陪伴。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情绪无对错,识别接纳对方的情绪;情绪、事情都是对方的,不越界不卷入地陪伴和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年12月7日带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