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路之万寿山

西行路上有个万寿山,禅悟之人来到这里,自然长命百岁。书中是这样交代的:“却说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那观里出一股异宝,乃是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这果子,有如三朝未满的小孩,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五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万寿山,是长寿的象征,所谓寿比南山者是也。家财万贯,是指多财,并不是说家财刚好一万贯。观,是中国道教的布道场所。只是这个观名有点奇妙,为何要称五庄观呢?五庄,就是五脏,指心、肝、肺、肾、脾。那么,五脏观就是五脏之道了。这里的仙尊叫镇元子。镇元,镇定真元的意思,子是十二地支之开始,有首要之意。混名与世同君,是说镇元子和世间人一样,都以心为君主。以心为君主,自然就是指肉身,所以人身就是镇元子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是指初生婴儿心神尚未发生之时。此时婴儿,心身凝而为一,不觉有心身之区别,有如阴阳未生之前的太极。人参果于此时生,就是暗示人参果是婴儿身,所以“四肢俱全,五官咸备”。


老子说:“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是说成人能够专一其气,回复到最为柔和顺畅的状态,就象婴儿一样。至柔就是至阴,阳刚阴柔嘛。神为阳而气为阴,心为阳而身为阴,气聚则成形。按古人的说法,人身是由气聚而成的。婴儿的身,是最为洁净的身,不会象成年人那样有许多杂质,所以“至柔”,因而得到人人的疼爱和护持。最纯净的心是“至刚”,婴儿就具有心身都达到极至的特点。因而这句话就成为道家命功修炼的法宝。古代炼丹术首重炼气,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次第修炼,希求达到天道和人道合一的境界。身由气聚集而成,炼气就是修身。身体修好了,修得跟婴儿一样至柔了,则精神旺盛,就可以炼神。炼神就是修心,道教先修身后修心,就是通过性命双修,从而达到返老还童的目的。


人参果有如婴儿,人吃了,就会返老还童。世间有没有这种果子呢?没有!这种果子,是在人的身体里面,也就是“气”。气是元气,人参就有大补元气的作用。人参果长在镇元子的五庄观里,是归由镇元子管理的。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是元气之元。天为阳而地为阴,坤卦就是至阴之卦,乃是气之祖,镇元子是坤卦的象征。五脏六腑,是人身的重要器官,乃是人的真元之气流注的地方。五庄观里,不供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你想,坤乃地之真元,供奉“地”也就是供奉自己,这还说得过去;天是乾卦的象征,乾是元神。供天,那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它的由天地所生的神仙,哪里受得起他的供奉啊!坤卦在人体中,处于下腹部的位置,即所谓的丹田部位。因此镇元子又有丹田的意义。炼气功的人,讲究意守丹田,气聚丹田,可见丹田的重要了。镇元子,就是镇守元气之道,同时还是调理五脏六腑之道,此道就是把体内的真气纳入丹田,使之成为“长生药”,也就是人参果。


唐僧师徒来到万寿山五庄观,观里的童子尊照师父的吩咐,奉献两颗人参果给唐僧。唐僧不吃,说是三朝未满的儿童,怎么敢吃。唐僧不吃人参果,说明他不想修炼道家气功。唐僧是个佛教徒,是个金禅子。他是修心的,对于身命,从来都不会注重。古人言:“朝得道,夕死可矣!”他正是这样一个人。因此,是否长寿,对他并不重要。可是他是个明心见性之人,欲望已不能控制他,心里已经一片洁净,已不同常人了。体内的真气,自然的在周身流转,他虽然不想纳入,但他的徒弟八戒、悟空、沙僧却已忍不住了。于是,引出了偷吃人参果的故事。


唐僧虽然不吃人参果,他不信邪。释迦牟尼就说过,人身难得,要人们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唐僧当然不会不爱自己的身子。只是这种炼气的方法,是道家的,他一时还难以接受而已。可是他的心、性、本能,并不随他的意念转,还是偷偷的把这“人参果”吃下了,也就是自然而然的把唐僧体内的真气融汇了。所谓尽性而至于了命,就是这样,不求而得。

依道家的说法,心藏神,肾藏气,心肾相交,则神气饱满,心身安泰。人参果是元气,悟空也就是元神。神恋气,气迎神,神气相合,心身才能处于最佳状态。人未悟之时,神驰于外,气结于胸,所以有很多烦恼,身体也不是很舒畅。唐僧不同,他的心不外驰,因而气也不会结于胸。相反,由于心安神怡,气必然顺畅,于是神气交汇,这不正是悟空“偷吃”人参果吗。


可见,一个禅者,就算他没有想过要长寿,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也必然长寿。古来高僧之长寿,了悟禅机,离弃私欲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悟空偷了五庄观的三个人参果,和八戒、沙僧三人一人一个吃了,惹得观里的道童清风、明月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地乱骂。悟空一气之下,推倒人参果树。可怜这样一颗宝树,连根拔起,断了道人的草还丹。

金丹是指心,道家称为元神


什么七转还丹,九转还丹,都是一个炼心的过程。草还丹是气,道家称为元气,乃是身体之本,生命之源。道家修炼,就是从炼气开始,这在道家称为命功。命功炼好了,身体健壮了,才转入性功修炼。性功修炼,就是修心,也就是炼金丹。悟空推倒人参果树,这还得了,镇元子怎么肯休。推倒人参果树,就是否定炼气之道,否定道家赖以生存的根基。因此,镇元子三番五次的把唐僧师徒捉了回来。


唐僧师徒,是禅、意、能、心、性,这些都是精神方面的东西。他们都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镇元子是地仙之祖,是元气,在人来说,就是身体。唐僧想要成佛,离开了人身,怎么成佛呢?所以,尽管悟空有通天法地的大神通,也没有身体的办法。


镇元子用他的乾坤袖,每次都把他们抓回到五庄观。乾坤,就是阴阳,唐僧五众,除了悟空,都还不能脱离阴阳的约束。镇元子没有悟空的办法,累次想要惩罚他,不仅做不到,反而给戏弄一番。悟空是心,千变万化,时时改变,一刻也留不住,肉身哪有控制心灵的能力呢?因此,镇元子不再理会悟空这个大闹天宫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只是要拿唐僧、沙僧、八戒来出气。其实,元气没了,元神又走了,唐僧和八戒就自然面临着灭亡的威胁了。唐僧是骨肉凡胎,没了元气就是没了身体,就等于没了唐僧。八戒是本能,如果没有身体,本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沙僧倒也没有什么,他是性体,不生不灭,本来清净,没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苦。可恨这个孙猴子,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只想自己解脱,把象征人的元气的人参果树推倒,断了人身存在的源头。悟空,本来就空的,他怕什么?不过,他还是会怕,他怕唐僧成不了佛,自己头上的紧箍咒解不掉。


自从唐僧立志成佛,悟空就跟唐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什么都可放下,就是成佛的念头放不下――这个念头就是禅念。于是,悟空只好上天入地,十洲三岛,去寻求仙方,求取活树的办法。

他找了许多大名卓著的神仙,都无方可求,无法可想。天上仙,地上神,都是一些摆脱了肉体束缚的精神,早就没有了肉身生灭的观念了,怎么会有医治肉身的灵丹妙药?最后找到了观世音菩萨,才算找对了路,也只有观音菩萨才有这个本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这样一句话:“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而今身体的元气,被悟空毁了,身体如何能够生存?唐僧和八戒岂不遭殃?正是无量苦逼身。而观音就有妙智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观音是慈悲心,能够救苦救难。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常常会显发慈悲心,这种心力量很大,刹那间就会使人想到摆脱困境的办法出来。肾藏气,属水,要恢复元气要到水里求。观音的净瓶里装的就是甘露水,乃是水之精华。道家修炼,最重视这个,谓之吞津。这个甘露水就是唾液,要想炼精化气,首先就要学会咽津。用这个水,观音菩萨把人参果树医活了。这个水也指精,道家炼精化气,就是用这个水,它能转变为元气,也就是人参果树。


“万寿山中古洞天,人参一熟九千年。灵根现出芽枝损,甘露滋生果叶全。三老喜逢皆旧契,四僧幸遇是前缘。自今会服人参果,尽是长生不老仙。”这里,三老是福绿寿三星。人人本来都有福禄寿,要不是自己的本性受污染,就不会受损的。可惜人在接受了外界的思想观念以后,本想得到某种利益,反而损坏了自己的福禄寿。四僧,即心、念、能、性,本来就是跟身,跟元气结合在一起的,由于追逐身外之物,反而远离了自身的元气。现在,唐僧明白了,心神得到了回归,于是心神合一,神气相融,福、禄、寿、心、念、能、性就都长生不老了。

唐僧终于明白了道理,把人参果吃下。


中国禅宗,之所以不会“自高自大”,看不起佛教之外的其它教派,乃至于还能融合中国的道家和儒家学说,这跟禅的不重理论重实践的精神是有直接关系的。所谓“山河大地,全露法王身”,就是没有一样不是禅的妙用,不是禅的实践。参禅,就是要在最艰苦的环境中,要在生死的关头去领悟,要在奉献中获解脱。唐僧不愿接受“气”,以至几乎送命,才明白人身需要珍惜的道理,从而知道了“服气之道”,也就是懂得了服食人参果。懂得服食人参果,镇元子得以保全,身体就不再给自己的心找麻烦了。

一个常人,总是神向外驰,气结于胸的。心思一直被外在的事物纠缠着,从来就不懂得回过头来,反观自心,反省自身。于是一团气滞结胸中,闷在心里,久之百病丛生。虽然有医药,也只能解得一时之厄,并不能杜绝病源。身与心,是一阴一阳的关系,调和则身心安康,不调必然生病。要解决“气结于胸”的问题,一般来说加强运动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尤其是脑力劳动者,更应多作运动。通过运动,能够调动体内气机,使真元之气流通全身。最好的办法,还是服食“人参果”,也就是服气――排除杂念,清心静养,把留住在身外之物上的心收回,意守丹田,养就一股浩然之气,自然身心安泰。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行路之万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