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碎碎念与瓶颈

写出的文章,无人读。归根结底还是笔下,写不出故事感,写了开头,一个语调,只有平铺直叙,不能打动人,所以怪只能怪自己写作还没有入门,脑洞还没有完全打开。


今天在公众号看到这样一段话:

撇开写作技艺不谈,小说创作的头号杀手就是缺少故事。很多起步阶段的作家,受缚于思维的狭隘单一。

缺少故事,生活中并非没有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者从身边的人写起,张三的头安在李四的脖子上;王二麻子的脸与陈七的性格合并在一起,还同思维局限在框框内。思想的狭隘决定想象的广度和高度。

生活中我们看到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未曾展开,这个人从哪里来,成长的环境,这个人究竟从事怎样的职业,他的性格是怎样的?同样一件事,每个人对待的方式不一样,为何这发生这样的事,发生一件意外的事,事情产生的动机由何而起呢?大事都是由小事扩大的,一件小事未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导致大事发生,小的情绪的累积,未能疏导和解压,才产生矛盾和冲突。


我自己写的开头,写的开篇,以往大部分文章,就如以下一段话:

整部小说从A点直抵B点,只有少许颠簸冲撞,呈直线状。

每次的文章,只是直抒胸臆,流水账似的叙述。无论你的观点,多么有深度;无论你表达的思想,有多么深刻,但是讲话的方式,描写的方式,难以打动人,这就是作品的硬伤。写作是双向沟通,也是作者与读者多方面的沟通,你的描写不够精彩,你的文字没有画面感,你刻画的人物,没有独特性与共鸣,所以不能吸引读者。

听一首乐曲,听一曲优美的歌,中间都有高低起伏,旋律和节奏都有一定的变化,需要有一定的章法和规律,能打动耳朵,如果只是一种音调,没有变化与反转,听音乐的人,会昏昏欲睡。


每部书都有故事诉说。请注意——并不是直截了当、赤裸裸地为读者说教。

上面这句话,真切中自己的要害,当我以为自己是有道理,但是读者往往不这么认为。写作的时候,总想将所有的细节,好像是真实的方面都完全交代,在文字中流露出自己的想法,认为应当怎样去做,指导主人公不该做什么,实际成了婆婆妈妈的说教。

一部生动的作品,应当通过人物的性格刻画,在特定的环境和背景,呈现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和细节,让读者身同感受,自己去分辨和判断。

每个人的生活,没有谁对谁错,同一件事,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不一样。不动的读者对人物的喜好也不一致,红楼梦中,有的人喜欢林黛玉的聪明,有的人觉得薛宝钗识大体,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也不同,我们写文章,尽量展现生活的真实细节,尽量将人物刻画得丰满,还原于生活,需要从生活提炼。

 

故事内置的矛盾冲突不足,大多数故事无法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在写的少量故事中,对于素材未做到有效的整理和加工,身边的故事硬搬生套,未进行合理的布局,展现生活的细节,更没有展开矛盾,对人物的危机和冲突,进行充分的延伸,进行深入的呈现,所以读者印象不深,或者干脆没有兴趣阅读。


这些道理,尽管明白,可是写到后来,又成了一纸碎碎念,写作以为自己觉得顺手,写得有感情,就是写出了状态,过了几天再次读以前的文章,发现许多都是废话,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


写作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还是必须下苦功夫练习和突破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的碎碎念与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