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的关系

     我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常常听到看到某个习茶之人在修身养性,做放生之事,讲大爱,发现了习茶修茶的人都有一颗慈悲之心。而且在习茶人的圈子里有一股清正之风,很少被名誉和利益蒙蔽双眼。于是,我就不断去思考,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和茶道也就是中国茶文化是不是有一种联系呢?经过翻书本、查资料,也和自己多年的实践相结合,真的发现了原来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有一种必然的联系。欣喜之余,把我学习和研究的一些成果去和更多的人分享,也把自己的心得说出来以求和更多的人达到共鸣。中国的历史长河发展到今天,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作为一个小小的习茶之人,肩上也担负着要把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任务。在新时代里,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敢做敢当,向梦想出发!在这篇文章里首先解释了中国茶文化的主要定义: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接着提出了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而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样就把儒、释、道和中国茶文化结合起来了。接着分别从儒、释、道和中国茶文化的关系分开阐述,儒教讲“中庸”,佛教讲“中观”,道教讲“天人合一”,而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正、清、和、雅”,分别与儒、释、道的主要观点不谋而合。儒教茶、佛教茶、道教茶三种茶文化的内涵虽有差异,但和“和谐”二字却是共同的理念,故为政者用之,并创建饮茶“至清导和”的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的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专指其精神财富的部分。而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精神,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于是,茶文化与儒、释、道的结合有了一定的契机。中国人的最基本的生活即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早就渗透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有了契机又有了文化的支撑,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的有机结合就毋容置疑了。但它们三者与中国茶文化又是以一种什么关系发展起来的呢?下面来一一分解:

(一)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

         儒家“中庸”学说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境界。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曾将饮茶的功德归纳为十项:“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其中修身、雅志、表敬意、利礼仁四德就是讲发挥中庸之道,协调人际关系。中庸之道是儒家的处事信条,这也是儒家思想贯穿于茶文化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并规定影响着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整个茶文化发展历程中,儒家的哲学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形成了知识分子的核心,以至“儒”字成了知识分子的代名词。今天仍对有文化修养的人称“儒”,如有文化的商人称“儒商”,有文化、有教养的人称“儒雅”。儒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用儒家的周礼去规范茶礼,用儒家的乐感文化熏陶茶文化,用儒家的仁学规范茶学!

(二)佛教思想与中国茶文化

          在中国影响颇大的大剩佛教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有佛性,物物皆有佛性,因此它的法界是自然的世界而不是物质的世界。僧人出身的陆羽,一生爱茶,游历茶区,品茶评水,于公元780年写成世界第一本茶书《茶经》,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茶最早传到海外,也是由日本僧人传出去的,公元805年首先由日本最登禅师把中国茶籽带到日本种植。茶的本性质朴、清淡、纯和,与佛教精神有相通之道,因此能被佛教所接受。佛教在推动茶业生产和茶文化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中国茶道追求清、静、和、虚,要求心无杂念、专心静虑、心地纯和,忘却自我和现实,这些来源都是出自佛教思想。在中国的茶诗中有不少是写僧与茶的,如我国第一首名茶诗就是李白写给他僧侄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曰“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苏轼《问大治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曰“江南老道人(和尚),齿发日夜逝。他年雪堂品,尚记桃花裔”。无可否认,自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的茶叶便开始沐浴佛的光辉,伴随佛教中国化的进程,这种影响也日渐加强,由名山名寺植名茶到饮茶成为“和尚家风”,僧人在茶艺的研究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道教思想与中国茶文化

          “自然”一词最早见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天地万物,其二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就第一个意义说,它是生存的整个宇宙空间,它是天地日月、风雨雷电、春夏秋冬、花鸟虫鱼等诸种现象。就第二个意义说,它又使人们在大自然中获得思想和艺术启示,是人在自然界里的升华。道教崇尚自然追求人生淡泊,追求境界超脱,渴望羽化成仙,清静无为的生活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希望能找到一种有“生力”的食物服之能长生不老,所以在道教中兴起“炼丹”、“饮茶”。炼丹不成,而“饮茶”能长寿。强调自然,是道家的思想,中国茶道没有严谨的规范,其道理也在于此。因此自然之道乃变化之道,心通造化,使自然妙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法无法,有生命的无秩序。喝茶的时候忘记茶的存在,快乐自足,泡茶不拘于规矩,品茗不拘于特定的环境,一切顺其自然,因势而异。由于道家把茶视为养生成仙的“仙药”,所以在“道观”、“洞天”的周围都种有茶树。如在浙江天台山主峰华顶山归云洞前就有三国时道学家葛玄栽的茶树。天台山在西汉时就成为道源仙山,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称。

        综上所述,中国饮茶文化的源头基因是儒、释、道三教文化。儒讲“中庸”,佛教讲“中观”,道教讲“天人合一”,茶与三教间的单向结合,分别产生了儒教茶、佛教茶、道教茶,茶道的确是宗教存在的一种方式,换一句话说茶道这门生活艺术负载了宗教文化内涵。但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只是说中国士子对茶的迷恋可与宗教徒对某种宗教的迷狂相比。茶道思想汇集了儒、释、道诸家精神,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是贯彻和谐中庸的思想的,再把佛教、道教的“内省”思想引入茶道。近年来儒、释、道共同提出中国茶道的核心:“正、清、和、雅”。“正”是儒家的浩然之气,中庸之道;“清”是道家的清风道骨;“和”是佛家的一团和气,众生平等;“雅”是茶的和甘清香的雅气。这就把儒、释、道的主张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如果说,可口可乐是欧美文化的象征,那么茶文化则是东方文明的一朵奇葩,它凝结着中国人的基本人性,是一种来自幽深历史的中庸、含蓄、温绵和柔韧。它把泱泱大国的文明和智慧集于一叶、溶于一杯,润泽着世世代代龙的传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