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

作者:采铜

这本书主要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方面来阐述一个人的精进方法论
下面是一些观点的摘录

一、时间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郑重 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学而专注地投入

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且在三者中间取得平衡,少采纳负面作用明显的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

对待时间的十条建议:
1.生活在当下——不瞻前顾后、不左顾右盼、不患得患失
2.严肃地对待时间——审慎、郑重地思考时间对我们的价值并用好它
3.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找到自己的“独享时刻”,不要疲于奔命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时间视角的异同,换位思考
5.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过去并没有远去,它对今天仍有意义
6.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现在
7.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未来视角让我们的行动更加有序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由于随机性和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不能完全被计划,平衡计划和非计划就是在未来视角和现在视角之间找到平衡
9.视未来存在于当下——未来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出现在即将到来的每一分每一秒
10.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既然未来难以预测,那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能让我们在当下更有行动力

近期未来(未来几个小时 几天 几周内)和远期未来(几年内)

如果你想走出不一样的人生,做一些不一般的事,那么以五年为期,你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并为之做出持久而坚实的努力,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的人生增量,完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锻造

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只不过,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而正因为如此,才更有去做后一种事的必要

两个策略: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从长远考虑,为了实现目标应该怎样做)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从近期考虑,因为无法完成远期目标,可能会让自己选择临时玩乐来偏离目标,所以要执行一些如删除游戏,电影等“极端”措施,从源头上切断这种偏离,让自己立即行动起来)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如何评判一件事是否值得做:
1.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片的,我称之为“收益值”
2.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少做半衰期少的事
长半衰期的事件,它的效益可以积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见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
这意味着: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 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长半衰期事件指南:
1.积累可信的知识
2.训练实践技能
3.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4.提升审美品位
5.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6.保持和促进健康
7.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8.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9.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10.获得高峰体验......

多读经典: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经典的价值,就在于你总是会从中找到新的东西,所以经典怎么读都读不尽的

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每天可以独处一段时间,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心中不同的“自我”参与对话和辩论,这样可以让自己不随波逐流

尽可能求快的事: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蛋的执行性工作,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可能求慢的事:
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
欣赏艺术作品
自我反思
思考重大决策
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
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

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心流
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务爱好,并乐在其中,进入心流的状态,这样可以提升时间利用的深度

二、选择

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

当我们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选择时,如果我们拿出一点勇气,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更过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当我们在人生活总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不妨试试这三步: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固有认知或思维)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新的思维框架,探寻新的可能
当面对当前状态,无法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或面临不知如何抉择时,可以这样做:
1.把你的目标停下来,放一放,但不是放弃,只是悬置 比如全身心上班10个月留2个月发展自己的爱好,
2.能力嫁接/迁移(跨界)
3.特性改造 把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 如你对文学感兴趣,那么不妨自己尝试创作,喜欢玩游戏,可以尝试创作游戏作品

最好的选择,往往来自在更高目标指引下的我们的创造

选择太多怎么办?

“精细化思考”,利用适当的工具,对各个选项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得出最佳答案

人生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三、行动(“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比做好它更重要,因为只要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的更好
一件看上去繁难的事,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越来越容易

精益创业的行动启示——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暂时牺牲完美性)

最小化可行产品:
可以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的循环

这些小产品,可以作为你才华展示的载体,让你的才能搭载着这些载体,传播出去,供他人欣赏、品味,并获得反馈,然后你可以继续做出更复杂、更优秀的产品

精益创业的思想是说,你并不需要完全准备好再上场,你可以边上场边准备或者先上场再适应,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摔得鼻青脸肿,但进步反而更快

在精益创业中,拿出最初的最小化可行产品还远远不够,这只是开始,之后的进程就是不断地获取反馈并在反馈中进行优化

精益创业的最后一个关键,在于勇于自我修正(接受他人的批评,认真考虑他人的建议)

核心思考区间的时候要专注

我自己工作中有一个习惯,就是拿到任务后,务必要先找到那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找到那块硬骨头,尽全力去啃下来,而不是先去做那些周边的打扫性工作。

多线程工作的秘密,要减少“转换损耗”
当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进行切换时,人需要重新进行调整,这样任务的转换损耗会比较大

你只需要一个专注于不受干扰的、能纯粹跳脱出来思考的、能达到“心流”状态的、能把最关键的“硬核”搞定的——半小时

比如做word文档,写先把所有文字写完,再去集中配图,需要配图的地方先标记,这比一边写文字一边配图的效率更高——集中处理同质性工作,分组归类,逐一完成

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每做完一件工作,脑子里回想一下,做一个回顾总结,也就是“复盘”,久而久之,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大脑的记忆来自回忆(提取))

关于反思:
1.反思要及时
2.了解背后的运行机制,在今后的同类事件中,就可以更好地掌控事情发展的过程
3.关注意外现象——对意外现象进行分析,拓展我们的认知和行动边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