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自注032:为政篇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这是一段注释起来争议颇多的话。都能自圆其说,各说各有理。

  大体有这样几种理解:

  1.孔子说:“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啊!”①攻:做。异端:中庸的两端,指“过”和',不及”。②斯:连词,这就、那就的意思。也已:语气词。

  2.孔子说:“批判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灭了。”

  3.孔子说:“专向反对的一端用力,那就有害了。”

  4.孔子说:“专力攻治杂学技艺,这是有害的呀。”

  5.孔子说:“攻击与正统(或自己)相左的观念,真是贻害无穷啊!”

  ……

  文言文过于简略,加上夫子时代离今天过于遥远,当时的有些话很难有统一的确切理解。

  这里我认可第一种说法。做学问、做事要兼收并蓄,提倡中庸之道不可偏执走极端,走极端会产生很多危害。至于所谓的异端邪说,夫子时代,除了老子年龄长于夫子外,我们所熟知的有名的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大多还没有出生呢!那时不存在百家争鸣,夫子是那时一枝独秀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老人家是真的领先于时代的。

  夫子作为老师,面对的是年龄、出身、观点、基础、性格都相差悬殊的弟子。尤其是年轻人,相必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容易走极端,尤其是面对严重的社会不公及礼崩乐坏的现实,矫枉过正的观点肯定有很多。另一方面,作为奔波各国,力图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夫子,肯定见惯了政治人物的只管个人厉害无视国家人民,钩心斗角的政治斗争,肯定是无所不用其极,而这些肯定都是有害于国家人民的。

  即使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由于为了面子、或性格问题、或孤陋寡闻、或为一己私利很多人会走极端。这些前述所说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有关。

  走极端不仅不符合夫子坚持的中庸之道,现实中无论治国理家还是与人打交道,走极端也确实是不行的。

  夫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开办私学,当然不希望弟子们将来会走极端。所以,夫子这段话在当时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很大几率可能是在分析当时的时政问题时,有些弟子的观点有失偏颇走向极端,夫子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引导和总结。

  夫子时代的具体事情,以及夫子针对的具体实践,今天大多已经很难考证。但是后世的很多历史事实却完美诠释了,走极端的害处。

  过于急功近利的例子:秦与隋治国都是恨不能将百年大计一日完成,最终强盛一时却又骤然崩溃、二世而亡,令人扼腕叹息。

  为防止武人作乱而过度重文轻武的例子:宋明都过于重文轻武导致积弱百年,最后亡于野蛮鞑虏,给华夏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历史遗憾。

  过于封闭的例子:满清王朝极度闭关锁国闭塞视听与与世隔绝,在自我催眠中落伍受辱。

  分封过度的例子:西周,西晋,因过度分封,枝强干弱,而导致数百年战乱不休。

  过于集权的例子:明,清中央集权过度,致社会缺乏创新生机。

  ……

  因此,我认可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指的是“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自注032:为政篇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