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NOI)再次被热捧

上个星期六(10月13日),在全国各个地区举行了第34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P2018)初赛,
其参赛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共计约148880名选手同时参加竞赛,其中提高组92418人、普及组55851人。NOIP2018初赛参赛人数较NOIP2017增长了26.06%。其中8个省份的参赛人数在5000人以上,分别是:山东、四川、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河北;其中山东参赛人数5.2万人、四川约2万人。

为什么近几年人数又开始以双位数增长,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计算机普及程度在逐年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电脑)不只是出现在科研机构、大学实验室里,更多的中小学建立了自己的机房,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中学生开始在中小学阶段接触计算机,学习信息技术、编程以及算法。而孩子们总是对计算机充满了兴趣,因为它能完成那么多他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工作。这是参加信息学奥赛不可或缺的基础人数。

2.机器智能的发展
现在各大商场热卖的家用电器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智能”的标签。以日常电饭锅为例,几年前的电饭锅只能做大米饭,现在的电饭锅能不仅能做饭,还能煮粥、煲汤、甚至是做蛋糕,还能提前预约。如果你问商家为什么它有那么多功能,还那么只能,他会告诉你因为它里面有一个智能模块,有代码……人们总是喜欢和更聪明的机器或者人打交道。以后的空调、冰箱、电视机、扫地机器人只会更加智能,而这些都离不开以代码编写而成算法。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程序编写列入了中小学基础课程,中国也不会例外。浙江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已经把信息技术(包含基础编程模块)列入高考内容。

3.中学、大学更愿意招收有编程特长的学生
现在很多的中学,特别是所谓的重点中学会招收科技特长生。这是素质教育的提现,但也为某些学生进入重点(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第二条路。所以有条件的家长,从小就开始有意识培养孩子某方面的特长,恰好也迎合了一些孩子“玩”计算机的兴趣。而中学愿意招收这些特长生,也是因为大学自主招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竞赛”生。近几年北大、清华都在扩大各类“加分/免试计划”的规模,以浙江为例,去年清华、北大在浙江招生212名新生,其中靠“裸分”被录取的只有20人左右。很多地区竞赛培训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出现了“过热”的现象,也因此教育部叫停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很多“奥赛”。总的说来,学校是功利的(想提前锁定优质生源),家长是功利的(想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普通高中的信息学奥赛教练来说,最近几年参加人数多了,竞争更激烈了,试题的难度也变大了,通过初赛进入省复赛的名额变少了。也就是说,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地区和学校。这对于其他地区来说,有失公平,不利于长期的健康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NOI)再次被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