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内部类属于内部类的其中一种,从内部类讲起,内部类类型共有如下:
1.成员内部类
public class A {
String s;
class B{
}
}
B就是成员内部类,实例化B需要先实例化A对象(B b = new A().new B();),B会持有A对象的引用,所以鉴于这点,引出java中的内存泄漏问题。
2.局部内部类
public class A {
public C getB(){
class B extends C{
String s = "B";
}
return new B();
}
}
class C{
String s;
}
局部内部类是定义在一个方法或者一个作用域里面的类,它和成员内部类的区别在于局部内部类的访问仅限于方法内或者该作用域内。
3.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应该是平时我们编写代码时用得最多的,在编写事件监听的代码时使用匿名内部类不但方便,而且使代码更加容易维护。
例如点击事件
view.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
});
再例如子线程的runnable对象
4.静态内部类
这个把前面的成员内部类拿过来,前面加个static就行了
public class A {
String s;
static class B{
}
}
然后实例化的时候就不需要先实例化A,(B b = new A.B();),B也不会再持有A的对象引用,所以将内部类改为static能解决内存泄漏这个说法原因是在这。
看完上面 回到本文的出发点上来,内部类命名规则。
这么记吧,所有内部类会在编译的时候产生相对应的class文件,非匿名内部类类名规则为 OutClass$InnerClass (外部类类名与内部类类名中间用$连接) 匿名内部类类名则为OutClass$数字(OutClass$1,OutClass$2,OutClass$3)
public class A {
C c = new C() {
String s = "i am c";
@Override
public void demo() {
}
};
C c2 = new C() {
String s = "i am c2";
@Override
public void demo() {
}
};
}
interface C {
public void demo();
}
Thread对象是本类中第六个匿名内部类,runnable对象是这个thread对象中的第一个匿名内部类,OK TencentUtil$6$1.run代表的意思就是这个runnalbe中的run方法了。
===============================分割线===========================
最后说一个相关的问题。我们在用局部内部类和匿名内部类时,都要求局部变量为final,这是为啥呢?
想必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过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下面这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这段代码会被编译成两个class文件:Test.class和Testx.class(x为正整数)。
根据上图可知,test方法中的匿名内部类的名字被起为 Test$1。
上段代码中,如果把变量a和b前面的任一个final去掉,这段代码都编译不过。我们先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当test方法执行完毕之后,变量a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而此时Thread对象的生命周期很可能还没有结束,那么在Thread的run方法中继续访问变量a就变成不可能了,但是又要实现这样的效果,怎么办呢?Java采用了 复制 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将这段代码的字节码反编译可以得到下面的内容:
我们看到在run方法中有一条指令:
bipush 10
这条指令表示将操作数10压栈,表示使用的是一个本地局部变量。这个过程是在编译期间由编译器默认进行,如果这个变量的值在编译期间可以确定,则编译器默认会在匿名内部类(局部内部类)的常量池中添加一个内容相等的字面量或直接将相应的字节码嵌入到执行字节码中。这样一来,匿名内部类使用的变量是另一个局部变量,只不过值和方法中局部变量的值相等,因此和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完全独立开。
下面再看一个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反编译得到:
我们看到匿名内部类Test$1的构造器含有两个参数,一个是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一个是int型变量,很显然,这里是将变量test方法中的形参a以参数的形式传进来对匿名内部类中的拷贝(变量a的拷贝)进行赋值初始化。
也就说如果局部变量的值在编译期间就可以确定,则直接在匿名内部里面创建一个拷贝。如果局部变量的值无法在编译期间确定,则通过构造器传参的方式来对拷贝进行初始化赋值。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run方法中访问的变量a根本就不是test方法中的局部变量a。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前面所说的 生命周期不一致的问题。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在run方法中访问的变量a和test方法中的变量a不是同一个变量,当在run方法中改变变量a的值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对,会造成数据不一致性,这样就达不到原本的意图和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编译器就限定必须将变量a限制为final变量,不允许对变量a进行更改(对于引用类型的变量,是不允许指向新的对象),这样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就得以解决了。
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清楚为何 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和形参都必须用final进行限定了。
--------------------- 本文来自 高低调 的CSDN 博客 ,全文地址请点击:https://blog.csdn.net/lazyer_dog/article/details/50669473?utm_source=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