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华第40篇《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读后感

“很重要的一点是:儿童在入学之前,是处在大自然、游戏、美、音乐、幻想、创造的一个迷人世界的包围之中。当他们入学以后,我们切不可总是把他们关在教室里,跟那个世界相隔绝。”

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并非是让我们不管学生的学习,而是告诉我们“应当逐步地训练儿童去从事人生最主要的事业——严肃的、刻苦而持久的劳动,这种劳动没有紧张的思考是不可能的。”

孩子们对世界有着天生的好奇心,这份好奇心引领着他们去探索求知,教师应当小心地呵护学生求知的火花,不要让这火花熄灭。当学生面对学习的困难时,我们要一点一点的带着他们进行思考,让思维的火焰不断被点燃,求知的道路被一点点照亮。学生学会了思考,就会把生活和学习中困难当作一种挑战,享受着一次次挑战成功的愉悦。

我们班有几个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做作业时,他们见到一些难题都特别兴奋。当别人拿着这些难题来问我时,他们总是请求我说:“老师,一会儿再讲,先让我们想一想。”每当他们自己解决了这些难题后,他们的脸上就会露出喜悦的神情。为了调动全班同学思考的积极性,我及时表扬这几个学生:“你们让小脑袋里的小机器高速运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看来,你们已经成为了会思考、愿意思考的孩子。”其他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也慢慢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开始,逐渐接受更大的挑战,慢慢地,很多同学都喜欢上了这种烧脑运动。

“在课堂上使学习的形式多样化,可以说是教育学上的窍门之一。”我们不应该让学生成为“抄写机器”“背诵机器”——一遍遍抄写字词、摇头晃脑机械地记忆。对那些要求记住的生字,可以让学生用“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掌握,词语则让学生先借助工具书或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然后把一些词语进行运用,以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就避免了因为机械枯燥的训练而使学生疲倦厌烦。

为了让学生习作,我经常带学生观察我们的校园,春天的蒲公英、紫地丁、油菜花,夏天大树撑起巨大的树冠,秋天的落叶纷纷、蝴蝶飞舞,冬天的白雪皑皑,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观察,心思变得更加细腻,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事敏感起来,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班里打架骂人、拉帮结派、乱扔垃圾的行为少了,他们的日记本里记录了越来越多的素材。

“学习应当跟多方面的智力和体力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使这些活动能激发儿童的鲜明、动人的情感,使周围世界像一部有趣的书,诱使儿童很愿意去读这部书。”经常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读书分享会、经典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跳绳、打乒乓球……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发挥了各自的才能,同时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遵循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进行。因此,培养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营脑力劳动的习惯,其实也是一位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经验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吕志华第40篇《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