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人生模型
前几天,收到一个读者的留言,他因为看了我的一篇文章,在人生的路口选择了不同的方向:
一开始我还挺高兴的,但后来就渐渐意识到这篇文章可能会误导很多人,毕竟宏观大势只是创业成功的一个小条件。
现在创业确实不如十几年前,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大于大型企业,但文章其实只对于能够进入大企业的985/211毕业生有效,如果进的是小企业的话,那经营环境的下降趋势,跟创业是一样的。
决定你会不会去创业的,主要还是一些与生俱来的性格因素,比如我看过一篇研究,创业成功者天生就有很高的风险偏好,从小就喜欢挑战规则,包括思想开放、擅长发现新机会,等等。
就像一句电影台词: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的每一根羽毛都散发着自由的光辉。
当然,想不想创业跟能不能创业成功,是两个问题,很多人都在“安稳上班”和“冒险创业”之间犹豫,所以本文中,我用了一个相对简单一点的模型,帮助大家理解这两个选择之后的区别。
先看看上班。下面的这条曲线代表刚刚毕业时大家拿到的起薪,横坐标代表收入段,纵坐标代表该收入段对应的人数(价格为模拟)。
这是一个标准的“正态分布”,跨度不大,说明低起薪和高起薪的人的“贫富差距”不大,中间的峰值比较陡峭,说明大部分人都集中在同一个价格段。
过了十年之后,如果你还在上班,那么你们的工资分布可能是下面这个曲线:
这是一个“偏态分布”的曲线 ,跟上一张图比较一下,有几个不同:
第一、整体的薪资都向右移动,大家都有明显的增长,这个很好理解,年年加薪嘛;
第二、跨度变大,峰值变低,说明收入差距变大,并且各档薪资段的分布更广泛;
第三、从正态分布变成偏态分布,以15000的峰值段为界,大部分人集中在左侧较低的薪资段,且分布集中,说明低收入的人之间的差别并不会太大;小部分人分散在右侧较高的薪资段,且分布更广,说明高收入人群之间的差别更大。
人的能力差异可以解释跨度变大,峰值变低,,但为什么会出现偏态分布呢?
因为薪资的增长跟起点有关,大企业和快速发展的企业,起薪差不多,但增长空间更大;另一个原因是乘数效应,薪资的增长在原有的基础上增长,原来就高的,增长得更快。
总体上而言,上班的好处就是向上的空间比向下的空间更大。即使你的薪资低于中位数,也不会低太多,如果你的薪资高于中位数,有可能会高几倍。
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这样一个“下有保底,向上又有空间”的状态,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要。 所以,虽然大家都对现状有怨言,都不喜欢被人管,但还没有到下决心改变现状的程度。
当然,肯定有一小部分有能力的人不满,因为向上的空间被天花板挡住了,这个天花板,就是你的老板,而所有的老板都是靠创业来的——老板能创业,你为什么不能呢?
创业的发展也有一个类似的曲线。
我们把最上面的那张图变成一个人创业初期的资产,不考虑家庭背景的差异,也应该是正态分布:
创业一开始,这条资产分布曲线将整体向左移动 ,大家都在亏钱——这也很正常,刚刚创业,房租、工资、原材,什么都在“吃钱”。
就这样过了半年,绝大部分人继续向左移动,继续“亏钱” ,但其中少数开始向右移动, 意味着这些人开始把生意向正现金流的方向运转起来。曲线峰值变低,跨度变大, 形成了与上面“工作十年后”类似的“贫富分布不均”和“贫富差距拉大”的偏态分布图。
但是过程更剧烈,上班用了十年,创业只要半年。
再过了一年,变成了更夸张的偏态分布。 相当多的人已经把投资全部亏完,Game Over了;一小部分人还在继续挣扎,不肯放弃;之前赚钱的小部分人也开始分化,其中大部分人进入稳定赚点小钱的状态不会饿死,但也无法实现当初的创业志向;只有一小部分人,生意越转越快,资产急剧向右延伸。
上图是典型的“幂律分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分布”,其实是“一九分布”,资产差距特别巨大,大部分人接近归零,一小部分人自给自足,极小部分胜出者拥有巨额资产。 即使是中间这些稳态经营的创业者,其收入跟当初老老实实的上班也差不了多少。
这个结果有很多调查数据可以证实,Funders and Founders发布的调查显示, 创业者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只有12%,而且其中几乎都是“稳定经营无法做大”的企业,当初怀着美好愿望的创业者大部分注定会陪了时间又亏钱。
不过,本文如果只说这些,那就不需要再写一篇文章。之所以要详细列出这一堆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和幂态分布的图,是因为创业的成功之道,就在其中。
回头看一看这三张图,上班从正态分布到偏态分布,用了十年,但创业只要半年,三年后就变成了幂态分布,这说明了什么呢?
选择了上班,你这一辈子只能获得一两次进入偏态分布右侧的机会(改行可以再获得一次),而且年龄越大,机会越小,十年后,大家的薪资分布将非常稳定,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而选择创业,你每几年就有一次“再来一局”的机会。 看看上面的那张统计图,二次创业成功的机会上升到20%,三次创业成功的机会上升到30%,这么一算,如果把每一次创业的时间控制在三年,十年内有三次机会,总的成功率将会是12%+20%+30%=62%,概率并不比上班低。
所谓创业成功本身也是一个正态分布,大部分人都是在第三次或第四次成功。只有少数人第一次就会成功,到了六七次才成功的也只是少数。
当然,这里的成功是“小富即安”的小企业,意味着企业现金流正常运转,可以自己给自己发工资,收入相当于上班打工的高管这个级别,可如果这么折腾,还是跟上班差不多,意义何在呢?
创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反脆弱”的事业,如果社会发生衰退,发生一些波动,那么创业者受到的损失比较大;但如果社会发生制度性的大变化(类似改革开放),或者全面战争、动乱等祸及整个社会的小概率灾难,创业者生存下来的概率反而高于选择安定职业的人。
更何况,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积累几代人的资产,创业是唯一的方法。
所以,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反复折腾,多次创业。
得出这个结论,很多人可能一时无法接受,反复折腾就能成功?难道创业成功者不应该是那种天生就极具商业洞察力、有领导人气质的人吗?
我的职业是基金经理,几乎每天都要去研究几家新的公司,我又是一个职场专栏作者,所以特别喜欢看这些企业创始人的创业史。看多了之后,我逐渐对市场上那些所谓创业成功的经验产生了怀疑,因为什么样的人都有可能创业成功, 这些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和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往往是在某个关键时候做对了某个关键的事。从后视镜的角度,你可以总结出100种商业逻辑,其实当时还是靠运气。
当然,我们不能宿命论,运气对能力相同的人也是同等对待, 获得好运气的最佳办法就是——多试几次。
我发现,70年以前出生的创业者,更多是一次创业成功。他们往往是在某一个行业做得时间久了,掌握了一定的资源后才开始创业。并不是说这一类人,一次创业就容易成功,而是“幸存者效应”——那些一次创业失败的人,大多又乖乖地回去打工了。
相反,80后的成功创业者,往往经历过多次创业,因为他们创业的原始动机并不是在某个行业有了经验的积累,或者看到了某个机会,而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把自己定位为“创业者”,失败了也不会回头打工,而是再次创业。他们喜欢的不是这个行业,而是创业本身。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忽然“爷青回”,准备好好大干一场?
且慢,前面说的是,从终点看,创业并没有那么难,但如果从过程看,它对人的要求又非常高。
创业失败,再来一次,嘴皮子动一动容易,但你投下去的资金、付出的精力,对员工许下的诺言,对家人的承诺,三年的心血,全部付诸东流。
还要再来三次?
如果你渴望创业,却没有一个富爸爸做后盾,我最大的建议是时间选择——要么大学一毕业就开始创业,不要浪费任何的时间,在33岁之前,刚好够创业三次;要么努力工作十年,拼命赚钱,完成结婚生子,拿一笔不影响家庭生活的钱实现你的人生理想。
这两者都是为了避开结婚生子这个人生最脆弱的阶段,不会因为创业失败而事业家庭陷入两难。
说完这些,如果你还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一个“自由的鸟儿”,那么我再给你七个关于多次创业的具体建议:
建议一: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做好多次创业的准备。第一次创业就像初恋一样美好,但它只是给你积累一些经验而已,不要把你的激情,你的资源,你的时间浪费在第一次创业上。
估计第一条建议,有人就不爱听了,还没有做事就想着逃命,这事做得成吗?
创业是一个很久才能决出胜利者,但很快就能看到失败者的游戏,大部分创业者其实在半年后就已经感觉到自己败局已定了 ,但由于面子,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的“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理念洗脑,幻想着大翻盘,总是要等到全部输光才下“牌桌”,以至于浪费了宝贵的生命。
建议二:多次创业提高成功率有一个“学习能力”的前提,你必须能从前一次失败中吸取教训。
现实中,更多的是“多次创业失败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怪自己运气不行,怪客户拖欠货款、怪同行压价太狠、怪员工上班摸鱼,从来不想想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建议三:头一、两次创业遇到了困难的时候,你可以更努力,但不要“一把梭”,至少要留下一部分资金备战下一次的创业。 作为一个多次创业者,最糟糕的是有了经验,有了想法,却没了本钱。
作用仅次于钱的还有人脉关系、行业经验、创业资源和信任你、愿意追随你的员工,尽量能用于下一次创业。
建议四:第一次创业,尽可能去选择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事业,把目标放得远一点 ,因为大概率会失败,不如高举高打,在失败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而越往后越是要去选择现实一点的创业项目,因为你的人生已经输不起了。
建议五:创业中最重要的是现金流而不是利润。 比如,跟大客户合作,宁可降低利润也要尽量争取好的付款方式,这是因为在一次创业中,存活的时间越长,活下来的可能性越大,而企业存活的时间与利润无关,与现金流有关。
建议六:大部分人在第三次创业时已经学会控制风险了,好处是,他们不太容易滑向失败的左侧;可也有坏处,他们更多的是尴尬地停留在原地,既不成功,也不失败,勉强维持,把创业变成一份糊口的工作。
企业经营不是科学,1+1不一定等于2,可能是1和3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字。1和3就是商业模式、管理能力赋予的极值,而最终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时代的机遇。
任何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规模的门槛,过了这道门槛,企业就能上一个台阶运作,没过,你就始终处于过度竞争的风险中。而过这个门槛唯一的方法就是在适当的时机下重注,狠赌一把,过了就稳了,没有过,就会彻底失败。
经历了第一、二次的创业,进入家庭事业的平衡阶段,大部分创业者都被岁月磨平了锐气,机会来了,要不要赌一把?这就是一条没有办法给建议的建议。
建议七:万一运气真的不好,第三次、第四次创业仍然不能成功,千万不要回头,你已经回不了头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创业。
这七个建议,没有大道理,没有鸡汤,甚至很多都是反常识,但这可能更接近创业的真相——创业者也是一种职业,是一个一旦选择就无法放弃的职业。
这七个建议,没有大道理,没有鸡汤,甚至很多都是反常识,但这可能更接近创业的真相——创业者也是一种职业,是一个一旦选择就无法放弃的职业。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创业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可以在这里获取您想了解的信息:博客 - ZDOO - 全面支持阿米巴的全协同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