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心理学需求层次浅谈

哲思 推荐编辑:四为堂主人

推荐理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的标准心理成长过程,但家庭及环境的不良影响,可能会阻碍这个过程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负面心理问题出现,本文从现实生活着眼,有理有据地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家庭环境因素提出建议,引人深思,开卷有益,是一篇好文章。


我其实对心理学了解不多,更对心理疏导等方面没什么兴趣,当初买《心理学基础》这本书看,还是因为想在文学方面做一些提升,觉得对人物的心理描摹方面能刻画得更精细些。

至于效果嘛,自我感觉没什么太大的进展,也不能说没有,应该说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吧,明显的提升不是太大,只是圆润了些。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需求层次理论。

按心理学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心理发展分五个等级,生理,安全,归属,尊重,价值实现。

生理需求就是吃饱穿暖等硬性需求,安全需求就是无危险隐患和衣食住稳定的环境的需求。归属需求就是能融入的社交圈子需求,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等。尊重需求就是在圈子里受人尊敬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让自己所擅长的东西发挥作用的需求。

这五个阶段,只有前一个阶段需求满足了,才会诞生后一个阶段。如果一直不满足,就可能长期地停留在这个阶段。

比如说有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意思是物资贫乏的家庭,养出的孩子会知道物质的重要性,知道贫穷的痛苦,因而会为了生活而主动努力。但从心理学角度说,过度贫乏而漫长的成长经历,对心理无疑是一种阻碍,很大可能会衍生出一种“一切以利益为上”的代偿式心理。

我有个远房舅舅,为人很热情,据亲戚说,谁家缺米面他会很大方地给送去,缺什么东西来借也没有不借的,但唯独不能借钱,只要开口借钱,立刻翻脸。甚至知道舅妈借了谁一些钱,会满村骂上好几天,直骂到借钱那家还钱。

这其实就是因此导致的心理问题,因为舅舅小时候家庭困难,父亲早逝,初中没毕业的他挑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担子,他受过多少苦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但可以想见,钱一定是永远不够的,在“钱”这方面,他产生不了安全感,满足不了“安全”需求,所以产生了与个人性格相违背的偏激行为。

还有“直销”(都知道吧),为什么好多人进去以后不愿出来?说是被“洗脑”了,其实不是,而是这个团体给了他“归属”感,满足了心理上的归属需求。

我看过一本书,就是讲其中内幕的,你到了那个地方,他们会安排一个长相出众的异性照顾你(不要想歪),刷牙给你挤牙膏,洗脸给你递毛巾,晚上还给你洗脚,试问谁能拒绝得了?归属需要瞬间满足,然后开始“洗脑”,给你“画饼”,一些人扮演重要人物,让你看到前途大大滴好,最后一步步入套。

有好多人的童年是不被认可的,好多家长对孩子骂得出口却夸不出口,甚至还有人信奉挫折教育,处处打击。导致孩子对自我产生迷茫,对环境没有归属感,“归属需要”长久地不得满足,当一个群体能够接纳他,认可他,甚至给了他再进一步——在群体中满足尊重需求的可能,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投入进去,到了第四层次,又怎么会甘心回到第二层次——只有安全需求的家庭环境中呢?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知道,要想突破迷茫,达到第五阶段——自我价值实现,该有多难。漫长的青春年华,一个不好就误入歧途,在未来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更是可能一生也达不到第五阶段,这不是很可悲吗?毕竟,第五阶段,也只是踏上征程的开始呀!

所以,我觉得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了解一些心理学,了解心理成长的过程,身为父母,让孩子健康成长;身为孩子,让自己摆脱迷茫。父母和孩子,都走在人生路上,若无作为,岂不白来一趟?

当然,这个理论只是心理学众多理论的一个而已,心理学博大精深,其中的各种理论及原理,就需要真正的“学者”来阐述了,像我这种浅尝辄止的“读者”,也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思|心理学需求层次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