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也许是让很多人脑袋疼的一件事。
其实我也一样,而且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不强。
同样的东西,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常常要两三次才学会。
但人生中,我却有好几次重要的、从零开始的经历:
开始从事现在的工作时,我即没有专业知识背景,也没有行业实践经验。
我一个专业名词、一个工法地请教同事和各种专业人员,
一次次地参加各种专业知识培训才慢慢学会的。
两年后开始向其他专业渗透,
期间遇到各种问题,依靠之前的经验和人脉积累,逐一解决。
最终把工作干得得心应手、应付自如了。
去美术馆当志愿者时,我除了以前跟着父亲看看画展,对绘画一无所知。
我的朋友和同事听说了这件事,同事说:“你是干工程的,现在学习美术,这哪儿是哪啊,太分裂了!”,
朋友不屑地说,“美术专业你懂吗?”
对于她们的质疑,我什么都没有说,只用微笑算作应答,因为我的确是一张白纸。
如何做好讲解,我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如何讲解?
二是如何使讲解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
美术馆的很多老师都认为,来听我们讲解的观众一般都不懂画,讲太深,他们听不懂;
有一定绘画知识的观众,他们不用我们讲解,喜欢自己欣赏作品。
但我认为,绘画和工作一样,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如果讲太多有关绘画的故事和介绍,对绘画的解读深度不够。
既然做讲解,我还是希望自己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这样才能对作品的解读有一定的深度。
于是我找机会到北京各个博物馆,寻找那些讲解水平高的老师,聆听他们的讲解,虚心向他们请教讲解的思路和方法。
专业方面,除了参加美术馆给我们的培训以外,自己还购买了很多美术史方面的书籍。
一本本地研读,了解和掌握绘画发展的历史脉络,熟悉各个流派绘画的不同特点。
在展览中,试着将书中的理论知识和绘画作品相联系;遇到看不懂的绘画作品,则去请教其他志愿者。
在不断地学习和讲解磨炼中,不仅对美术史的框架有了整体的了解,也对讲解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讲解风格。
在讲解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因为展览时间太短,一般就一个多月,无法深入研究绘画作品,我逐渐生发了想写艺术赏析文章的想法。
这几年我尝试着写了几徧,有一位朋友帮我改稿。
他修改的特别严格、仔细,修改两、三次后仍不能过稿,我的自信心受挫,写写停停好几次。
今年正好看到阿何写作训练营又在招收学员,我先报了一周的短期训练班,试了试水的深度,感觉自己可以接受,就果断又报了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写作训练营。
也许是班班、组长的不懈努力下,在积极学习的氛围中。每天早起听课、打卡、记笔记。
晚上专心做写作业,取消了一切我娱乐活动,奇迹般自律地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得到了本次学习班的学习行动力之星的称号。
其实,这个称号对我没有太多惊喜。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我知道自己能在一段时间内,坚持不懈地完成一个任务,给我今后写作带来了信心,这才是这次培训带给我的真正红利。
写作训练营结束后,刚刚养成的习惯怕丢了,但看到的日更挑战心里又发怯。
妹妹好像看穿了我心中的心思,给我各种任务分解方案,消除我的压力和恐惧。
5月14日,我终于开始再一次挑战自己,开始了日更。
我写日更不是为了钱,钱的吸引力对我不是太大。不是我清高或不爱钱。而是如果为钱写作,我可能会坚持不下去。
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将写作坚持下去,成为一种习惯。
当自己拥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之后,我相信,钱是自然而然的奖赏。
我现在天天沉浸在写作的状态中,将自己心中的思绪用键盘敲出来变成文字,心中充满了甜蜜和喜悦。
我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我的梦。
经历过很多次从零开始的第一次,克服了遇到的各种问题之后,
从此,我不怕任何的从零开始、也不怕任何的推倒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