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程
一、 贯穿始终的任务(非线性的)
1.1 需求收集
(1)描述:需求基本可分为两种:主动采集和被动采集。主动采集是指深入业务方工作环境,去发现流程的不合理、日常遇到的问题,将问题剖析后转为需求;被动采集则是指业务方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需求收集过程中沟通的问题:
l 业务方过于强势,对于问题直接给了不太专业的解决方案,照做就完蛋了,也完全体现不出产品的价值,要学会提问,思考为什么他们希望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
l 业务方回答不到点上,长篇大论,完全跑偏。这时候直接打断并非好方法,我习惯是耐心听取,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在恰当的时机与他们再次确认,适当得把话题掰回正轨。
l 业务方不够专业,不能清晰表达流程,沟通起来效率不高。可以索取业务原始数据和协助文档,从结果倒推流程,再找业务方确认。
(2)工具:
l 五why分析法:用于痛点挖掘(涉及多角色时需要分别梳理不同角色的痛点);
l 用户故事:抽象业务,罗列痛点,一句话描述需求,一群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想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过程碰到什么问题,最后用户怎么解决的。
(3)产出物:
l 需求背景:业务介绍,什么人在什么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希望怎样。
l 涉及角色:参与具体业务的所有协作人
l 对接人:协助产品了解当前业务逻辑的人
1.2 需求整理排期
(1)描述:将需求入库后,需要定期整理,将已经不满足当前业务的需求出库,能合并的合为一个需求,有必要拆解的拆为多个需求。按照优先级得分、紧急状态去规划近3个迭代的需求(并非定死,迭代周期期间有可能穿插一些紧急的需求,按实际情况操作)
(2)工具:
l 需求打分表:按照需求类别、需求级别、优先级别等不同纬度打分,给排期提供数据上的支撑。
l 四象限法:同样用于评估哪些需求先满足,哪些可以先缓一缓。
(3)产出物:
l 近期三次迭代的需求规划
1.3 解决线上问题
(1)描述:产品经理的本质就是用合理的方式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随着新版本迭代或者已有功能的使用中,业务人员常常会遇到系统出问题,有可能是系统bug、也有可能是功能流程问题、甚至仅仅是使用问题(无法理解怎么操作)等等。面对不同的问题,需要灵活处理,自己能解决的最好,不能解决的要及时调配资源辅助,特别是一些紧急的问题,耽搁少许可能就会导致严重的损失。
(2)工具:
l 强大的内心:遇事不慌,冷静得直面问题
l 积极主动的态度:客户、系统问题,产品都是首当其冲,你不冲在前方,也别指望在他人引领下走向光明。
l 责任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永远成为不了优秀的产品
l 良好的沟通力:高效、专业,当然也要适当注意言辞
(3)产出物:
l 修复好的系统bug
l 问题转需求
l 客观正视自己设计的需求方案(用户不会用,还得多想想自己的原因)
1.4 跨职能协作
(1)描述:产品经理需不需要懂业务?答曰:产品经理必须非常熟悉业务(尤其是B端产品)。要达到业务和软件系统的最佳融合,产品经理必须十分熟悉业务,在产品架构、功能迭代方向上,确保业务能够有效落地。解决方案上,并非要把系统设计的多么完美,要尽可能结合现实,考虑实际落地场景,承担部分项目经理的责任。
(2)工具:
l 业务数据分析
l 业务方向规划
(3)产出物:
l 跟随业务优化的系统优化
l 数据分析结论和应对方法
二、迭代任务(线性)
2.1 需求设计
(1)描述:需求设计是产品经理硬实力的体现,需求文档力求逻辑清晰、易读性高,以确保开发团队内协助高效。在设计过程中,基于需求背景、用户痛点、业务场景、业务角色等梳理需求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思考解决方案
(2)工具:
l 用户现场调研:深入业务方的日常行为及工作,发现根本问题
l HMW分析法:拓展问题解决的方向,发散思维寻求更多解决方案
l 竞品分析:了解其他相似功能或模块设计逻辑,体验产品的过程中,重点关注用户、使用场景、需求,吸取主流设计模式的优点。
(3)产出物:
l 需求概括:需求背景、目的、目标用户等,这些在需求收集阶段就要梳理出来,在需求设计阶段细化
l 业务流程图:涉及角色、交互的系统,梳理关键流程节点,前期厘清流程避免后期大面积返工,当然最终流程也需要跟业务方确认后再设计细节
l 功能流程图:包含主流程、详细子流程,考虑多线程流程、逆向流程等
l 功能架构:按照层级结构往下拓展,eg:端(管理后台、H5)->模块(商品管理、库存管理)->功能(新增、删除)->子功能(批量删除)
l 信息架构:每个子功能需要哪些信息支撑,由下至上梳理
l 页面结构和原型:页面间跳转逻辑,页面内组件交互备注说明、业务规则说明等。
l 其他:修订历史、简单核心用例
2.2 需求评审
(1)描述:需求评审,是每个产品经理必须经历的工作环节。在评审会议上,前端、后端、测试、UI、业务方、领导等不同角色都有可能参与,每个角色对于需求的关注点不同,目的有四:评估需求的价值(做还是不做)、评估需求方案的合理性、初步评估技术可行性、明确需求开发的事项。所以如何高效完成需求评审、让大家都能理解你做的方案,是一个产品经理的基本素养,和赢得团队信任的基础。
(2)评审流程:
l 首先是界定需求类别:需求本身可分为:功能优化、功能拓展、新功能。不同类别的需求描述着重点不同。
l 介绍需求背景:上来就讲功能点绝对是莫名其妙的,可能讲完了在场各位连你到底要做什么都还不知道。
l 描述当前业务流程:明确涉及的角色,描述当前关键业务节点,目的是让大家都了解业务逻辑,以便去判断方案是否存在大方向的偏差。
l 描述需求目标:根据背景和业务流明确此次方案的边界,要解决哪些问题,谁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
l 描述方案/功能流程图:列出主要的功能模块/功能点,讲清楚需要哪些功能点来解决哪些对应的问题
l 细致描述页面流程:采用逻辑+模块的表达方式,功能流程图上每个关键节点都是一个产品模块,先讲清楚每个链上的产品模块,再讲模块的功能。上帝视角与用户视角结合,既要说明逻辑、模块、功能等概念,也会从一个具体配置人员的角度讲一讲他们该如何使用这个系统。
l 描述需求考核指标:此次需求设计的效果验证,最好能提供一些可量化的数据指标,即完成这个需求后能带来哪些数据的变动。
(3)产出物:
l 会议记录:在会上,在讲的同时也要把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整理待解决的问题,并与大家确认无遗漏
l 问题解决方案:针对待解决的问题,给出其他更合适的解决方案,小问题发出确认即可,大问题还要约第二次评审,无论是大小问题,在修改需求文档时都需要记录修订时间、内容、修订人,同时通知相关人员
l 版本排期:最后一次评审会确定就要排期,这个可以跟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沟通,比如技术经理,需要多久时间完成迭代任务,什么时候提测、什么时候可以上线
2.3 参与技术方案评审
(1)描述:需求通过评审后两天,技术人员在充分理解需求后,要过一遍技术方案,产品参与技术方案评审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听技术人员讲一遍需求,过一遍核心业务点,可以了解技术人员对需求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是否有遗漏;第二同时也是产品学习的一个过程,去充分理解技术实现的过程,在需求开发过程中可降低沟通成本。
2.4 参与测试用例评审
(1)描述:提测前两天,测试人员要细致得列出所有的功能的测试点,然后在会上一条一条过,产品参与测试用例评审目的有二:第一是辅助测试人员完善测试用例,需求细节在文档中没有描述清楚,在会上就是很好的纠错环节;第二是发现自己没有考虑到的点,逻辑上的不完整,异常页面缺失等,尽早发现问题,规避风险,同时也警醒产品在下一轮迭代设计中,尽可能考虑周全。
2.5 测试周验收需求
(1)描述:测试周中期阶段,测试人员基本已经把需求主流程跑通了,产品要参与实现效果验收。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把控实现的细节;如果有部分功能子需求来不及实现了,需要记录下来并入库往后排期。
2.6 迭代培训
(1)参与人:本次迭代涉及到的业务方人员
(2)培训框架:
l 功能适用场景:描述需求背景、此次功能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要提及本次迭代的功能界线。
l 适用的角色:即谁会用到这个功能
l 功能逻辑,流程:各角色之间是如何使用此功能协助的,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点
l 操作指引:在实际的线上系统,完整操作一遍作为演示。
(3)目的:推进功能的使用,降低用户作出改变的成本
2.7 跟踪上线的功能
(1)验证需求:根据需求设计时设定的验证方案,通过线上数据、用户反馈、使用者建议等评估此次需求是否达到预期,找出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思考下一步工作思路。
(2)收集新需求:对于新上线的功能,业务方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需要详细记录,必要时转为新需求,持续跟进已上线的功能,不断优化迭代,适应业务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