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第一章 “企业文化”与“群体心理动力”
1.1 使命“成人”:持久成功,须以使命为动力经营
三、过程专注
“使命”强调过程。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怎么能帮助生意人化解难题,是阿里巴巴的员工每天该花心思思考并专注解决的业务内容,聚沙成塔,“聚”这个动作很重要,注意力放在过程里,细节的“沙”才能垒出成效的“塔”。
“创新、创造最伟大的产品”——是否敢于尝试最大胆的设计,是否突破了思维局限,是否不遗余力的创新、走在科技前沿,这些是苹果公司的工程师、设计师、产品经理,乃至所有员工该去思考的问题,只有当他们把自己的动力、热情、专注力放在创新过程里,才有可能创造出伟大的产品,赢得目标客户的信任。
“用最好的服务品质服务大众顾客”——火锅店可以提供哪些服务,令顾客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怎样才能把细节做到位,如何让顾客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被重视、被满足......这些是海底捞经理、服务员、厨师,乃至所有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关注的问题。没有真诚、用心,就没有将过程细节做到极致的效果。
完成使命,是企业对目标客户的承诺,也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企业须根据使命确定主营业务,再将业务内容分解成能够落实到人的行动指标。
如果是在一家从上到下都知晓组织共同使命的公司里面,哪怕业务指标被分解得非常细小,或者哪怕没有明确分解的业务指标,组织成员也依然会知晓自己的工作方向是什么,知晓如何选择、改进、或自行分解工作内容,知晓每项工作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怎样才够标准,因为他们懂得朝向使命、依据使命,去评估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该做的事有没有做好,是否达到效果。
不仅如此,当员工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评估,清楚自己每一分努力正在创造怎样的价值、这份价值对全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这份价值对哪些人(同伴、组织、目标客户......)有意义,就有可能萌生出价值感,进而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认同,一旦认同了自己的工作,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就能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带给自己的意义。
当员工体会到意义,有了使命感,他的工作态度是不需要被担心的,他的工作能力也能最大化;当员工在使命指导下有了明确的工作方向、有了自行评估的依据,领导者也就不必再事无巨细,监督、纠错、亲自把关或亲力亲为。
人们找工作,不仅仅为了钱,评估一份工作好坏,也不仅仅是钱多钱少,在职场环境中,心灵的感受很难评估,却尤为重要。
比如,人生在世,需要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需要体验到自己被人需要,这样才会感到生命有存在的价值,感到活得有意义、活出满满的存在感,这种精神层面的需求,每个人都渴望获得。
如果一份工作能够帮助这些需求获得满足,人们就会将更多热情、甚至热爱投入工作,然后才有可能用心专注于过程,把细节做到位。只有专注的人才能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不浮不躁、精益求精;也只有专注的人才能克服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困难,为效果改进,努力把事情做到更好。
这些都是重点,组织成员有必要关注过程,并且要有能力评估过程效果,这样才能及时调整、相互配合,才能对自我价值有更加深切的感知,进而体会到工作的意义、享受工作的快乐。
组织成员对自己的工作能否产生高度认同感,一是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二是取决于个人所在的系统——是否是一个有使命感的系统,是否对共担使命提供了指引和支持(价值观开示)。当系统内每一个成员,都能用心专注地把过程细节做到位,企业就会在组织成员的带动下一步步向共同的价值目标靠近!
能做到专注于过程的人,都是有使命感的匠人。
日本有一家只能容纳十几个座位的、不起眼的小店,它的主厨是一位1925年出生的、全世界年纪最大的米其林三星主厨。这位老人一辈子只做寿司烹饪这一件事情,他曾说“你要和你的工作坠入爱河......”。
德国,是一个专注于过程的国家,国内最大的100家家族企业,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皆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使命感”已经融入家族血液,成为代代传承的荣誉和信仰。
精益求精、不躁不怠......如此专注过程,才能不负使命,这是所有百年老店得以传承的秘诀。
没有热爱,就没有坚持,爱上一件事情,用心把它做到极致......匠人们总是在用自己的专注,诠释自己对心中使命的坚守。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也有自己的百年老店。只是,近年来每当听说......有的百年老字号开始做直销了,有的百年老字号因为造假丢掉了荣誉,我仿佛都能感受到中国上一代老匠人们的隐隐痛心。
所幸,在中国,有使命感的企业家也是越来越多,如果这份使命感能够借助文化氛围、价值观开示,从上至下落实在各层员工的心态上、体现在各层员工的组织行为里,令整个组织以“使命”为价值驱动力运行,那么,这样的企业,它内部的文化是活的,是有现实价值的。
试想,如果企业的员工都能带着使命感,带着匠人精神,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故而能够用心专注于细节、专注于过程,一直坚持不懈,甚至不畏惧挫折和挑战,那么,这样的企业怎会不创造出巨大价值!
但,百年传承绝非易事,仅仅把使命界定出来,告知下面的员工,根本不足以形成那么大的影响力。“使命”,界定容易,坚定却很难,因为人心需要修炼,追逐梦想的动力之火需要信念护持,方能长燃不熄,方能经得住挫折、耐得下孤独、受得了诱惑。
领导者能一直坚守吗?组织成员能一直坚守吗?
只要是人,就有功课。每个人心里面都住着“冠军鹰”、“呜呜羊”、“贪吃蛇”和“熊长老”——有时会因“挫败”摧噬了自我价值感,故而执着操控;有时会因“坚持自己”还是“妥协成为他人期待的样子”而倍感冲突;有时会因痴迷诱惑,难以安住;有时会因矛盾压力,想要退缩、逃离。
“小动物们”在意的价值不是“使命”,它们总有很多不安(存在焦虑),因而顾不上关注他人需要,利己才能激活它们的心理动力。除非住在人内心的“小动物们”能够获得成长,否则“使命”无法持续点燃它们的激情,激发它们行动(见第二、三章)。
外部世界总有各种变化、各种不确定性、各种难题和未知,遇到挫折,若没有坚定的信念(价值观)做支撑,“小动物们”会在人心作怪,如此难免心神难安、思绪乱飞,难以收定心思、专注当下、解决问题,更难以踏踏实实地在过程中积累价值。
领导者是人,会如此;组织是人构成的,更会如此。贪、嗔、痴无处不在,它们代表了生命追求价值的动力和能量、更代表了人性的弱点。
正因为人心既有无穷能量,又有难以磨灭的弱点,所以组织才需要文化、需要成长。
“使命”是渴望持久成功的企业,应该坚守的经营动力。因为,专注过程、热爱过程,是以使命为动力才能出现的组织行动效应。
但扛起使命并不容易,能够扛起使命的组织必定是具备成长力的信仰型组织,他们受信念感召,理解并深刻体悟到“使命”的意义。
备注:
新书初完成(21.5万字),边打磨最后一稿,边日更分享,待后续出版。请尊重原创,莫私节选!
陆续上传,链接: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 文集 -
有职场背景,对“企业文化、组织行为、心理学于企业场景下实践应用”感兴趣的朋友,可添加微信:shuiyan_7(备注清楚),够15人,便建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