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班族的“深度学习法”

首先声明一点,标题所称的“深度学习”,与当前人工智能使用的深度学习算法并非同一概念,是借鉴《深度工作》一书提出“深度工作”概念,专注进行的学习活动。

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一书,指出在移动互联时代中,大量存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使在在工作时间内不断受到干扰,他将这种事务性工作称为肤浅工作,此类工作通常不会创造太多的新价值,而且容易复制。与之相对的是深度工作,就是在无干扰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工作状态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当今时代涌现出的各种力量当中,数字科技崛起使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智能机器不断进步,计算机可以在围棋领域不但能够战胜人类顶尖棋手,还能摆脱人类棋手的思维,从基本规则出发,创造出更高明、更实用的棋局。各种机械手可以完成越来越精细的动作,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客服人员答复基本的操作指导。人工还可以进行新闻写作这样有一定创作性工作。对雇主来说,雇用“新机器”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标准化操作水平方面都有更多的价值,简言之,人类相对机器,优势正在不断地缩小,机器 越来越多地取代了人类的工作。

虽然一些科学家乐观地认为,长远来看,机器大规模取代人类工作后,会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人类在缩短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作性工作,制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但是对于一个明天就会被机器抢走饭碗的具体的人来说,连晚饭都没有着落的时候,会憧憬这样美好的前景吗?

纽波特说,未来会有三种职业赢家,一是高级技术工人,这种人具有极高的人机协作能力,能够利用复杂的机器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成果;二是超级明星,他们具有不可替代的技能,能够获得社会额外的奖励,网络技术使全球人才市场共享逐渐变成可能,雇主可以远程使用全球范围内的精英人士;三是(资本)所有人,数字技术使某些方面投资回报大幅提高,投资人通过大量的投资布局取得巨额收益。三种赢家中,高级技术工人和超级明星都必须依靠深度工作来实现。

我是一个上班族,负责行政后勤,平时的工作主要都是典型的既没有挑战性又耗费大量时间的工作。上班时间不断被来办理各种事务的同事打扰,不断的邮件提醒、即时通讯信息也将时间切割得支离破碎,难得有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工作来提升技能。在社会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时候,如果不自己学习发展必然会落后,工作时间难以充分利用,只能另辟蹊径。

纽波特的书既有观点又有方法。他认为,要实现深度工作目标,首先必须确定自己的深度工作哲学。主要有四种深度工作哲学:一、禁欲主义。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完全与肤浅工作隔绝或将其最小化,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二、双峰哲学。抽出一段时间,如每月几天或一周,进行深度工作,其余时间做其他事,包括肤浅工作。三、节奏哲学。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规律性地从事深度工作,形成习惯。四、新闻记者哲学。这种哲学要求随时投入深度工作状态,难度极大。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节奏哲学这种适合上班族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设法增加学习时间。以前是自己开车上班,觉得很方便,时间也容易掌握。方便的同时是在开车时必须专注于驾驶本身,技术操作已经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更多的注意力是集中在观察路面情况,交通日益拥堵,路面维修和地铁建设造成更多的阻塞,不但要花更多的时间,还要耗费更多的注意力,一不小心就爆发路怒。刘润老师在“五分钟商学院”专栏中说,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尝试了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确认公交车是较为舒适、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交通方式,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多了二十分钟,但这些时间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用来学习,如听有声书、看学习材料、查阅资料,算起来每天增加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

其次安排深度工作时间。我把自己的深度工作时间定在早晚各一次,早晨五点半起床,洗漱后开始阅读、写作等学习活动,持续1小时左右。晚饭后8点至10点期间作为第二个深度工作时间段,持续时间1-1.5小时。通勤时间则安排一些与学习相关,但对注意力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活动,或者做一些思考活动,甚至可以用来小憩,恢复精力。

最后是逐步养成规律性的习惯。作息时间的安排因人而异,无论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养成习惯的一个办法规律性重复,就是在固定时间点做同样的活动。用一些仪式性的动作作为活动开始的象征。例如,醒来后立即坐起,把脚放到地面上。这样可以确保自己不会稍不留意又重新睡着。这种回笼觉其实是在重复一个新的睡眠周期的过程,会让人感觉越睡越困。起身后如果不安排锻炼,可以做几个拉伸动作唤醒身体,在深度工作时间内保持旺盛精神。

深度工作并不神秘,从简单习惯入手,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进步一点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上班族的“深度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