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6

第6天: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从历史上来看,戚继光应该算是成功的。在帝国,文官做为有文化的人,是瞧不起武官的。同时,通过武试选出的武官将领在文化方面也是极欠缺的。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自始的统治皆以文为主,选拔武官也是由文官主持,培训亦然。高武功的人自不会是文化水平特高的人。整个社会的风气重文轻武。另外,军饷的筹措方式也是各地方分散供给,没有中央的统一调配。戚继光的成功有其必然的背景,沿海倭寇的入侵迫使戚继光采取了适合中国特色的措施,从招募士兵到训练到战术到武器,当然抗击倭寇的战役也充分证明了戚继光的确是有才能。他在调任到蓟州任总兵后,在谭纶与张居正的支持下,戚继光对军队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但因为南北差异,俺答封贤也使戚家军再无用武之地。张居正死后,戚继光也因此受牵连。

回顾戚继光的一生,他的才能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他深知当时社会的特点,不能与文官公然对抗,他以妥协的方式不断平衡着文与武之间的力量。对这样的一个武者,他的文学造诣也让他与部分文官来往密切。但他对政治也并非完全不通,他与文官的来往,与张居正的密切关系,从谭纶对他军事措施的支持,以及身居要职的张居正对他百分百的放心,通通说明了他对政治还是自有一套的。他并没有将这方面的才能用来投机,仍只是一心一意的训练军人,做着一个军队将领应该做的本份的事。但是,事过境迁,张居正死后,再无人在其背后撑腰,即便他没有谋反的心,但是他的军队已经成了别人的眼中钉,拥有谋反力量也成了别人迫害他的口实。文官主政的国家又岂容这种威胁的存在,在边境无外患后自会清除这种力量,这也是戚继光结局的必然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