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2021-11-14)

网图,侵删

近日,湖北21岁“晨跑女孩”被害,网上立刻出现各种“专家”的猜测、分析,热热闹闹、沸沸扬扬,有对女孩的惋惜、有对罪犯的痛恨,有对父亲接女儿电话反应迟钝的质疑。昨天,新闻出来,犯罪嫌疑人抓到了,算是让自己的心稍稍得到了宽慰,但21岁的青春年华,永远被定格在了2021年,让人非常痛惜。

这几年,这类事件出现的太多了,比如浙大女生被害、空姐深夜打车被害、女孩夜跑被害、11岁女孩被害等等,网络也喜欢重点报道女性的一些负面信息,事实上男性之间的暴力案件远远多于女性。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种对女性、对弱者的关心,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媒体和个人,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去博眼球、赚流量。

报道也无可厚非,提醒女性注意身边的危险,时刻警醒也是应该的。但让人不舒服的是,每次案件发生后,对受害人及家人的心理、行为有多篇文章,各种的分析、指责、警示,唯有对施暴者、对罪犯简单、冷静介绍其基本情况后,很少义愤填膺、很少口诛笔伐,更没有对此类人的分析教育惩戒文章,热度过去了也就没了下文。这种报道和文章的比例,说明了什么?

是不是很让人无语?这就是他们的是非观么?这是不是受害者有罪理论的表现?对与错很难分辨么,案件的发生,难道不是罪犯的错?谴责的难道不是他?难道是受害人有点疏忽就该死?那些因为罪犯是精神病,或者想杀人,在闹市区无缘无故被被捅死的女孩,又当如何防范?

是不是女性出门要身穿铠甲、头戴钢盔、手拿铁枪,身边跟着十个八个人高马大的保镖!但是,近年来报道的案件里,熟人作案、枕边人作案的情况也占了很大比例,这又怎么防?是不是我们要进化出透视眼、顺风耳,学会读心术,成为超人?!

发生类似事件,舆论引导的重点,是不是应该放在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在知法守法上;是不是在更加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健全各项防范机制上;是不是在加强各种特殊群体的管理和关心关爱上……

不可否认,有些案件的发生确实起了推动作用,比如几次滴滴打车司机杀人案,让滴滴打车对一些制度规定做出改变;有一些场所事后安监控做补救等。但网上仍有一些人和自媒体,在当事后诸葛亮,津津乐道于细节分析,在受害人及其家属的伤口上撒盐,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在里边。

被骚扰,认为是女人穿的太少;被纠缠,谁让你长得漂亮;半夜被尾随,为啥找个上夜班的工作;被欺负,你长得就弱小,不欺负你欺负谁……其实很多人骨子里的认知,就是你不该生为女人,不该生为弱者!男女平等只是在口头上,强势、强权在思想中总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

在这里写写,也只能表达一下感慨,身微言轻。做为女人,出门还是得处处小心,尽量不走夜路、不去偏僻的地方、陌生的地方,有人陪伴最好,时时保持一颗警惕心,真是累。有一颗同理心,多为女性发声、为自身思考,绝不能人云亦云,当然也要明辨是非。

当下最紧要的,是让自己强大起来。这个强大,内涵太多,不多写了,还是自己好好琢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题 (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