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就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从两会中走出来火遍全网的唐江澎校长的这段话让我们再一次去审视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段话说出了每个教育人的心声,也是所有孩子家长的祈愿。达成这样美好的教育目标很重要的参与者除了学校、老师和孩子,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父母,这就要求每一位父母也和孩子一起成长,正确地认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学有效地去帮助孩子实现最好的自我成长。
孩子的自我成长,也叫“自驱型成长”。美国两位教育家威廉·斯蒂克斯洛德博士和奈德·约翰逊合著的一本书《自驱型成长》,可以帮助父母们更好地看清楚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找到如何去帮助孩子自我成长的一些方法。
NO1.家庭教育中的这些花絮片段,你们家有过吗?
作业完了没有,还不赶快做作业。
别玩手机了,赶紧去学习。
你把打游戏的心思放到学习上。
看这次考试成绩,你都退到哪里了!
这孩子自己不学,真没办法!
下次考得好了,妈妈奖励你吃一顿肯德基。
把你弄乱的东西都收拾了,小心你妈妈回来揍你。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父母的天使,我们却把天使当成了神兽。把和天使相爱的过程变成了与神兽斗争的过程。陪伴孩子成长是每一位父母不可回避的人生课题,这个课题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如果只有经验教育,没有科学认知,父母没很可能经常会陷入到爱无力的沼泽地。
NO2.正确认识压力,养育孩子你有过焦虑吗?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小的大的、这样那样的成功,绝大多数的父母也知道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主要靠他们自己。可当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当中内驱力缺乏时,我们做父母的有时真的会束手无策。
在时下这种教育体制与社会文化氛围中,对于孩子的成长每位父母都有或多或少的压力和焦虑。而且孩子越大,这种压力感和焦虑感会越强烈,而所有的压力与焦虑都来自于我们未知的、嫌弃的、惧怕的事物,它的根源是对孩子控制感的无力的沼泽地。
想让孩子考出好的成绩。我们不能控制。
孩子做事拖沓不专注,我们没办法。
孩子的某种表现不好,我们没对策。
孩子能不能考上好的大学,我们说不准。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处理这种压力,焦虑。家里要么是处于高温状态,要么处于战斗状态,要么处于冷战状态。这时父母的压力就会产生负面的能量,而且对孩子的成长会有不可估量的危害。
美国儿童发展委员会将压力分为三种:正向压力,可承受压力,毒性压力。正向压力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可承受压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强孩子成长的韧性,毒性压力会助长孩子的叛逆性格,长期的毒性压力还会导致孩子抑郁。
怎样更多地运用正向压力和可承受压力,尽量规避毒性压力呢?
我们经常会说,谁家的孩子像谁。这是因为平时我们的情绪会渗透到孩子的身上,压力焦虑会传染,平静也会传染。父母要尽量成为一个家庭平静的源头,要有维护家庭平静的心态。
奈德教授建议父母们正确认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做顾问型父母。顾问能力就是能够一针见血抓住问题,而且心知肚明哪些问题是关键,并找到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顾问型家长需要明白孩子成长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比如,唐江澎校长强调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责任心。顾问型家长必须重新构建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改变甚至丢掉自己强烈的控制欲望。顾问型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需要做到爱,关注,支持与帮助。
不要做“直升机”家长,管理好自己。“直升机”家长就是家长像直升机一样,整天盘旋在孩子的头顶催促和唠叨。我就是一位间歇性“直升机家长”,一阵子会催促唠叨孩子,一阵子又会发现自己不对,退出属于孩子的领地。事实也证明,管理好自己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形的影响和教育,不但可以减少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二手压力”,还可以给给孩子留出很大的自主做事情的空间。
NO3.启动并培养孩子学习成长的内驱力
父母养育的缺失和父母养育的过度,对孩子内驱力的产生都是有损害的。“经验养育”加“科学养育”会培养出“蒲公英”式的孩子,也就是不敏感型的孩子。不敏感的孩子压力感会很小,这样的孩子做起事情更专注自信,对自我的控制感更好。
孩子内驱力的开关在于他是否有自我控制感。大人小孩都是一样的,我们更愿意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因为这件事在我们的掌控之内。
如何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感?
用爱与关注帮助孩子启动内驱力。没有自甘堕落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赏识。所以我们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你希望自己做到怎样?(不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可以)你觉得自己最擅长哪个科目,能做到怎样?你觉得自己可以吗?需要我们的帮助吗?
有一位家长说自从她给孩子说了“我那么爱你,才不愿意为写作业和你吵架。”他们家的温度下降了好多,家庭气氛平静了好多。父母们要明白,为作业而战,没有任何意义。在寒假的时候,我被女儿明确警告:“想要靠你的生气和强制来改变我,那是不可能的。”这再次证明,生气、强制对孩子学习中副作用的强大。那这也提示我们父母,教育孩子的重心可以转移到想法设法让孩子在感受到父母爱的过程中改变自己。忽然间明白了,为什么古人把好的教育称作“如沐春风”。
让孩子学会了解自己,关注自己。经常告诉孩子:“你就是自己的专家,没有人能比你更了解自己。” “你的想法是什么?”“这事情你来定。”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明白我的事情得是我自己解决,又可以增强他们对事情的控制感。
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孩子的控制感。让孩子主持并参与家务劳动或策划家庭活动,这样既能培养提高孩子对自己的掌控感,也有利于帮助孩子培养一种积极心态。
NO4.孩子需要表扬激励, 你做对了吗?
为了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多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会因为孩子考试成绩好来奖励孩子,这种现象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普遍存在。但有研究表明,这样做只会产生短期的效果。对孩子的成绩或其他成就的奖励,不但会转移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还会浸蚀孩子由内而外产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压榨他们的创造力。当然,不能否定所有的奖励。
怎样培养孩子长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培养孩子的“成长心态”,有助于内驱力的培养。这就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学习过程当中的关注点和激励点要正确。因为你的关注点和激励点在哪里孩子可能就会在哪一方面有较好的发展。当孩子考试成绩好的时候,父母应该避开成绩去表扬他考试前所做的努力,这样孩子就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快乐。父母可以通过表扬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创新想法,特别是孩子在解决问题时付出的努力来培养孩子健康的“成长心态”。这样孩子就会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学习动机。
提升孩子的自主能力,有助于他们内在驱动力的发展。以孩子的自主需求为切入,关注和鼓励孩子的兴趣,正确引导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方面不断地去提升,激励其成长。因为孩子的胜任能力会增强他们积极的进取心,增强他们对自己的控制感,进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家在其他方面有兴趣,就是在学习方面没有兴趣,那首先父母要知道学习能力是可以迁移的,他在其他方面能做好,在学习方面就能做好。然后,可以对孩子交流引导,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相信孩子同样能把学习做好。
NO5. 训练孩子的大脑有利于成长内驱力的发展
每个父母都想要的是一个有聪明而有韧性的孩子,当遭遇生活中的诸多障碍时,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他们都能够很好地应对。父母们也并不希望孩子在事情发展最终没有获得希望自己想要的结果时,表现得惧怕或退缩。
有意识训练孩子的大脑,可以帮助孩子成长内驱力的发展。训练孩子大脑的练习方法书中介绍了六种方法,我找了自己感兴趣的三种方法:
第一种,列出目标,找到实现目标的的障碍点,并找到方法解决。父母可以参与孩子学习生活目标的建立和讨论,也就是在做事情之前需要在大脑里进行演练,这样孩子遇到事情就不会慌张,孩子对学习和做事情的控制感会更好些。
第二种,学会备选计划思维。和孩子一起预设当你期望的结果没有实现的时候,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选择,可以怎样去做。拓宽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增强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弹性。这也是发展孩子内驱力的不错的方法。
第三种,让孩子多锻炼。锻炼可以增加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从而保障人的心智稳定,让人们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保持警觉以及心态平静。运动还会刺激BDNF蛋白质的产生,这被认为是大脑的“肥料”。所以让孩子常运动就像是给大脑常施肥一样。
没有哪一个孩子的成长独立的,孩子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教养,孩子的问题也正折射着父母的问题。《自驱型成长》既让我们科学地认知我们自己和孩子,也提供了很多帮助孩子自我成长的方法策略,只要能给父母和孩子的一起成长带来哪怕是一点正确的认知启发,这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
没有谁的成长和教育过程是完美无憾的,但我们可以一直走在不断更新认知的路上。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