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医》读书笔记1

看了天下无疾的《零起点学中医》之后,开始对中医感兴趣,就又买了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
这本书比较厚,适合对于易经有些了解的人来看,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一些,开始看有些难度,不过越看越有味道,好书真的是咀嚼出来的,佩服刘老师对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理解,深入浅出地把天文地理以及现代的情形联系起来,同时对现代中医倾向西化的方向感到痛心疾首,号召大家应该从经典中学习中医才是正道

中医里的四大名著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思考中医》主要基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就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合集。

伤寒:主要是针对临床有发烧的病症
杂病:主要是针对临床没有发烧的病症

六经辨证

和八纲辨证一样,六经辨证是中医判断病症的一套体系。
六经辨证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变化,我们知道易经的理论也是从阴阳变化而来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这里的两仪即阴阳,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相配对的。

阳强调的是用:促成万物生长,为寿命之根本,抵御外部侵袭。
阴强调的是体:是阳之收藏,就像阳的贤内助。

  • 六经指的三阴三阳,是在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中加上了中医里面关键的阳明和厥阴。

中医信奉天人合一,所以人体的身体状况是和年月日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的。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发展,一天之中有早中晚12个时辰。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何,少阴为枢。”

  • 太阳开启对外生发阳气,阳明关闭对外发散阳气,少阳为中间的枢纽,相当于春天万物开始生发阳气,生长迅猛,夏天达到高峰,转秋季时开始收缩生长速度。
  • 太阴开启对阳气的收藏,厥阴关闭阳气收藏,少阴为枢纽,相当于秋天开始收藏过冬的阳气,冬天就不对外散发阳气。

按照这个三阳三阴的体系,就分了有太阳病证、少阳病证、阳明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

1.太阳病证及其解析

太阳在地球上的一大作用是,调动了庞大的水循环,太阳照在地面上,水汽蒸腾而上,直到高处遇寒成云,后成雨而下,浇灌大地苍生。
阳气在身体的作用类似于太阳在于地球,阳气促使身体水分蒸腾上升,通过发汗而出,而相对应的,下雨的过程就是生津止渴的过程。
所谓的太阳病证就是,在该阳气生发的时候,“太阳”没有正常开启生发功能,这个可能是以下原因:

  • 外界侵袭使得太阳没能正常开机:伤寒、感冒;
  • 内在条件虚弱导致阳气不足:阳气虚弱,生发困难;或者水饮、湿等因素障碍了阳气的外出。

太阳病证:脉浮、头项强痛、恶寒

太阳病一般有这三者之一,如果三者都有,则可断定是太阳病,如果只有其二,还需参考其他情况。

  • 脉浮:脉搏触肤可得,犹如水漂木
  • 头项强痛:头、后脑勺或颈强烈疼痛,项这里指头后也可指颈后
  • 恶寒:怕冷

与太阳病证关系密切的腑是膀胱、小肠,这也是因为太阳与水的关系密切。

五脏:心、脾、肝、肾、肺;
六腑: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

太阳病要素

巳午未:一日之中,太阳病多发生在巳午未三个时辰;在一个月里,太阳病发生在月望前后;而在全年之中,太阳病多发生在夏季。

  • 病位在表:
  • 病性多寒(风寒暑湿燥火)
  • 开机受病

太阳病治法

开方即开时间
太阳病相对应的是巳午未这个时间,我们要让方子像这个时间,就是夏天的感觉,所以有了麻黄汤,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我们前面也说过,太阳未能正常开启:

  1. 蒸腾作用受阻,就用麻桂二方;
  2. 下降作用受阻,就用五芩散。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说明白没有,今天先讲六经之一太阳,感觉中医是把天地时间空间都联系起来,真是太厉害了,崇洋媚外了那么多年,是应该调转回来好好啃啃老祖宗的文章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中医》读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