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生命最好的滋养品—黄明霞原创作品

图片发自App


岁末年初,行走在上海温润的暖冬里,感受着南方与北方在时光流转中的差异,走在黄浦江边,滔滔江水正如时间的河流将陪伴了我们365个日夜的“2019”悄悄带走,我内心感慨万千。带着留恋与感动回眸,发现这一年,我的生命常常被幸福和喜悦的光芒笼罩,顺手从时间的河流里撷取几滴晶莹,它们就鲜活地蹦跳着、闪耀着诉说起各自的故事。

上海中华艺术宫里,我们凝神屏气地听着志愿者周阿姨介绍《清明上河图》,围着这个七旬老人的参观者都安静而又恭敬,即是向这幅国宝文物致敬,也表达出对这位年迈爱心志愿者的尊敬。老人的细致讲解如点亮在每个人心头的小灯,照亮着我们对这幅传世名画的继续探索之路。进入内厅,我们欣喜地观赏着动画版《清明上河图》,这是中华艺术宫使用多媒体技术打造的全新视看方式,分白昼与夜晚在山形巨制屏幕上全景动态演绎出这幅千年巅峰巨作!至此,那幅从小就扎根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画卷名字,在我心里活了起来。


图片发自App


上海博物馆之中国古代青铜馆。进入之前,我认为自己不会呆太久,也就是走马观花式地看一看这些从地下出土的遥远记忆。但是实在没有想到,我被这一件件代表着古代中华民族智慧的青铜器给迷住了,它们用自己的并不光亮的躯体向我述说着那些来自岁月深处的故事。仅在大克鼎前,我就逗留了半个多小时,这件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的巨器,是罕见的青铜大器,也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围绕左右,反复观察它的外形花纹、欣赏它腹内的290字铭文,为它的风采折服。就在这个我原认为不会久留的青铜馆,我顾不得吃饭也忘记喝水地待了三个多小时,真正是“沉醉不知归路”。


图片发自App


上海七宝古街张充仁纪念馆。即不懂绘画,更不懂雕塑的我,在这里居然享受到雕塑艺术带来的从未有过的快乐和满足。那些青铜或石膏的塑像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地走出来和我谈笑风生,我用心和每一位雕塑中的主人公交流,他们的生命和精神被镌刻进青铜和泥土里成为不朽。张充仁,这个我从未听说过的雕塑大家,瞬间让我见识到了艺术的永恒!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查阅资料,方知我们误打误撞进入的是何等水准的艺术殿堂!张充仁是现代中国雕塑艺术的奠基人,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范围西洋写实雕塑的里程碑。这个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肖像雕塑的最高和最后水准的大师,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奇迹!他为自己雕塑了一只右手,和毕加索、罗丹的手,一同为法国艺术收藏馆永久收藏,全球艺术家中仅此三人获此殊荣。我庆幸着自己如此幸运的与他“相遇”!


图片发自App


张充仁为茅盾塑的像

衡水保利大剧院。吕思清小提琴独奏音乐会,28分钟的《梁祝》超长演奏,场上全情投入,场下悄无声息,观众完全沉醉在那份无与伦比的美妙音乐中。视线朦胧了,泪珠滚落双颊,我全然不知,整个身心沐浴在音乐的春风里。昆曲《牡丹亭》和《赵氏孤儿》的演出,让我这个仅为陪伴先生观看的“假戏迷”看得如痴如醉!牡丹亭的唯美和《赵氏孤儿》的感天动地,让我充分领略到传统戏曲的无穷魅力。

台灯下,捧读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化课》,仅仅是一篇短短的“序”,就让我四次湿润了眼睛,我还只读到全书的十分之一,就迫不及待地跑去静时光读书会分享,书友们还没有听到我分享,只看到我将要分享的消息就开始团购了。等到我捧着这沉甸甸的大部头出现时,大家一致要求我朗读那篇被感动打湿的“序”。读完,大家说:还想听。我说:我还想读,真想一页页为您读下去。出门旅行,犹豫再三,还是在我满当当的行李箱里,放进了这超重的一大本。


图片发自App


在北京,看着著名语言艺术大师、76岁的虹云老师动情地表述着她要为这个世界,要为中国的孩子们留下点什么,要把毕生对朗诵艺术的研究与实践奉献给这个时代时,我的心被强烈震撼!还有,在我第一次读到诗人远帆的作品《相约》时那种泪流满面的感动;在我听当代著名诗人阿紫讲述《新愚公移山》创作经历时的心潮澎湃!

还有更多我不能一一记述的美好瞬间!这些神奇而美好的珠贝在我的生命中闪闪发光,这一幕幕的情景,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吸引我去回望、去思考;在这些带给我巨大快乐和满足感又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场景中,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与因果?在我回味细品过程中,这些故事被风干,细节被剥离,场景被定格后,背景深处赫然写着两个字:文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化是生命最好的滋养品—黄明霞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