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的选择》——留美心理学博士手把手教你科学育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妈妈们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困扰:育儿大V没少加,育儿知识没少学,但真到了带自家娃的时候,往往却都没了辙。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养育的选择》,有教养干货,有实操指南,让妈妈们懂得育儿的科学,能够科学地育儿。


图片发自App


本书解答了13个育儿困惑,笔者在这里挑选了其中三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来介绍:

一、该不该上早教?

一提到“早教”这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大部分家长的答案都是早教机构,其实,早教的内容非常宽泛,早教也并不是只能在早教机构中进行,孩子在生活中的所学,比在早教机构中学到的东西更加具有价值。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从广义上来说,孩子出生后所接触到的所有的东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早教才是好的早教呢?

作者陈忻在书中指出,各种感官均衡发展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基石。也就是说,好的早期教育,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运动知觉的均衡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把0-2岁称为“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宝宝们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很明显地,每周一节的早教课,并不能满足“感知运动阶段”宝宝们的需求,真正的早教,应该是渗透在每一天的生活里。春天来临时,和孩子一起在户外吹一吹温暖的春风,嗅一嗅芬芳的花香;下雨天带孩子感受雨水的温度,找一找草丛边的蜗牛和蚯蚓;周末陪孩子去公园放风筝、骑平衡车……这些都称得上是好的早教。

二、“敏感期”该如何对待?

近几年,随着“敏感期”概念的普及,担心孩子错过敏感期的能力发展,成为了造成妈妈们育儿焦虑的又一大原因。

“敏感期”的定义是,某一时期就生理上来说是最优发展期,这个时候如果环境给个体提供了恰当的影响,某些方面的发育和发展就能以最优方式发生。

由此看来,敏感期确实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敏感期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边界定义,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敏感期的时间边界还是很宽泛的。

举个例子,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可以从孩子刚出生一直延续到十二岁;动作发展的敏感期,是从0岁到7岁;儿童学习器乐的敏感期,是从三岁半开始,到12岁才结束。所以,妈妈们大可不必过于焦虑,这么大的时间窗口都属于敏感期,在这期间只要保证给孩子提供稳定而多样化的环境,那么,让孩子实现最优化发展,也并没有那么难。

另外,妈妈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敏感期的具体时间窗口,每个孩子还存在个体差异。针对个体差异的问题,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让儿童顺其自然、多样化地进行体验,这是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的。相反地,把儿童的发展割裂,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敏感期,孩子的均衡发展会变得难以实现。

三、规则是否会破坏孩子自由的天性?

很多家长一提起给孩子制定规则这件事,就觉得是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实际上,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则,是不会压抑孩子天性的,相反地,适度地制定规则,不仅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也可以让你的孩子更有教养。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那么,究竟怎样制定规则,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

1、规则越具体越好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规则,孩子可能会比较难以理解。比如说,你告诉孩子要团结同学,这时他可能并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你说让他和同学们多在一起玩,在一起写作业,那他才会理解,才会去执行。

2、“温柔而坚持”

当孩子出现不肯执行规则的情况时,家长的态度要“温柔而坚持”。所谓的温柔,并不仅仅是说语气和表情温柔,而是要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用爱和理解来赢得他的配合。所谓的坚持,也并不是说寸土不让,而是守住规则的底线,不能有越界行为,但是底线以内可以稍事灵活。

育儿之路道阻且长,不断学习育儿理念是非常必要的,但把自己学到的育儿知识转化为实操才是关键。愿天底下的家长们都能不忘本心,屡败屡战,在带娃升级打怪之路上,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育的选择》——留美心理学博士手把手教你科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