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龄前
在读完学位硕士后,我把三岁半的女儿接到武汉。这时,我发现孩子比较内向(之前都是爷爷奶奶带的,爷爷奶奶比较内向,不太与人沟通交流)。
于是,我尽可能地带孩子参加活动,结识一些新朋友,慢慢地,孩子变得开朗起来。
这时,我发现周边朋友的孩子都在学各种才艺,钢琴、舞蹈、书法、珠心算……于是,我带着五岁的女儿走上了漫漫培优路。我打算让她学习钢琴、英语和围棋,主要考虑从艺术、语言和逻辑思维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天,到幼儿园接她,我指着大厅中间的三角钢琴,问她:“你喜不喜欢这架钢琴?”她说:“喜欢呀。”我接着说:“想不想学钢琴?”孩子说:“好呀。”学钢琴的事就这样在简单的话语中定下来了。英语和围棋也是用类似的方式定下来的。
(反思:学钢琴是一件枯燥且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我虽然征求了孩子的意见,但没和孩子具体去谈论学钢琴有哪些好处,需要她坚持做哪些事,妈妈会在旁边给予哪些帮助。没有让孩子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我也没有预估学钢琴需要付出的耐心,这些都为后来孩子讨厌学钢琴埋下了隐患。)
这三门中,她最喜欢围棋。每次都有一群小伙伴一起学,吃子、征子……不亦乐乎。如果听课认真或者下棋赢了的时候还有小奖品,于是孩子特别喜欢去下围棋。对围棋我没有太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学得很轻松,学得很开心。
(反思:孩子喜欢群体生活,开朗外向,积极参与鼓励式竞争,当然这所有的前提是我对这项课程没有高要求。)
钢琴是我们家最大的痛。从开始学琴,我就观察到她接受能力很快,无论识谱,还是视唱和弹奏,都远远超过同龄人,很轻松地就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于是,我打算加快进度。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基础上,我开始让孩子超前练习。
慢慢地,孩子练琴的时间多了,玩的时间就少了。女儿很乖巧,对于这种现状并没有提出异议,而我也没有觉察到有什么不妥。有一次手工老师组织圣诞活动,本来想带孩子参加,但想想钢琴还没练,于是对孩子说:“我们练完琴再去参加活动吧。”没想到曲子有点难,练了一遍又一遍,我还是不满意,等终于练好了,活动也结束了。现在还能记起孩子眼泪汪汪的样子……
(反思:在活动和钢琴之间,我直接选择了钢琴,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时候可以听听孩子的意见,问问她想先做哪件事。如果孩子选择了活动,在满足其要求的情况夏,孩子会更努力更认真地弹琴的。)
随着练琴的内容越来越难,练琴的时间也慢慢拉长。练琴变难了,孩子弹起来当然也就没有以前那么顺畅了,无论节奏、准确性都在下降。我开始着急了,弹得不好,就要求反复练,直到练对为止。
渐渐的,孩子练琴变得拖沓,弹琴终究变成了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即便这样,孩子还是以120分的高分通过英皇六级考试。跑
(反思:现在回想起来,我鼓励的少,批评的多。当孩子提前达到我设定的预期目标时,我不是赞美鼓励,而是不满足,会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当孩子不能按我的预定设想实现目标时,我会变得暴躁,批评他。试想,如果总是确定一个她踮脚够不着的目标,苛责多了,孩子当然就没有兴趣了,慢慢就开始抵触了。)
英语学了大概半年,当时给女儿报的是那种VIP班,进度比较慢。一是老师原因,二是熟识的朋友的孩子在少儿班(进度比我们快一册书),我想让孩子有个伴,于是我自作主张地想拔高孩子的学习高度。
为了通过水平测试,我花了一个下午时间教孩子自然拼读和拼写。我先带着他读英文字母,教他拼写规则,等他掌握了,我就报单词,他根据拼读规则写。
这中间,当然会有错误,我着急呀,生怕他考试考不过,于是批评他不用心,他眼眶里含着泪水……终于他都写对了,我心里松了一口气。最后孩子以八十几分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试。
(反思:五岁半的孩子用了一个下午掌握了自认拼读和拼写的基本规则,其实这已经远远超出同龄孩子的能力,可我却没意识到这一点,当然,我也不太清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能力应该是个怎样的水平。
我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没有从孩子本身的年龄所应具有的认知能力出发去做合理的要求,这给孩子心理造成一个固定印象:妈妈要求太高,我永远达不到她的要求,孩子会有很强的挫败感。)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孩子还是过得比较轻松,我一直盯着孩子成绩,只要成绩好,其他就没有过问。
(反思:后来我发现我忽略了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预习、复习和时间管理,这一点真的是硬伤呀。)
基本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我一手安排的,没有问过他的意愿,没有让他参与制订计划。
(反思:我从来没有问过孩子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去考虑她的真实想法。后来她告诉我,我制定的计划弹性太大,如果提前完成了,我觉得他完成得很轻松,就会添加新的内容。简言之,我不能兑现承诺,答应孩子的事一变再变,因为这样,孩子要么做事拖沓,要么抄答案敷衍了事,所以,时至今日,她都不愿意制定计划,他总会说,制定了也是白制定,反正也完成部了。)
小学三年级开学前,我和其他两个朋友商量,打算开始让孩子学奥数,机构就是大名鼎鼎的明心。没想到孩子在明心初试成绩不错,直接进了竞赛B班,我真的是喜出望外。
于是,我在内心深处又开始提高对孩子的要求,希望他能进入竞赛A班。当开始上奥数课时,孩子就遇到了问题。很多知识是他以前书本上没有学过的,根本听不懂课,这时我很焦虑,这不符合我的预期呀。
于是,我开始为孩子讲解题目,让他反复练习。印象中,有一次我讲了几遍,孩子都没听懂,我就吼了起来。这时,孩子爸爸进来了,很生气,说为什么要学奥数,搞得家里鸡飞狗跳,一气之下把卷子撕了。孩子哭得很伤心,说其实还是很想学好的。我也很沮丧,为什么孩子听不懂。
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孩子爸爸已经把残缺的卷子粘到一起了……从学奥数开始,孩子就没好好过过一个寒暑假,每个寒暑假都在培优和复习中度过。我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给孩子规定学习计划,内容很多,孩子没有太多玩的时间,基本每个寒暑假都是在弹琴、学英语和奥数中度过。
从起初孩子认认真真完成作业,到后来开始抄答案应付差事,到现在提起明心,孩子都是一脸的痛恨。
(反思:现在想来为什么孩子复习后成绩依然不理想,这说明孩子并没有落实我要求他做的事情。在繁多任务面前,他只能用抄答案的方式来应付我的检查,于是撒谎的毛病开始出现。)
我重视培优课,很少过问学校的学习情况,所以后来孩子六年级校内成绩只是中等偏上。但因为小升初考的基本都是课外知识,所以孩子总体来讲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最终以高分考进名校。
(反思:我对课外培优的重视使孩子在学习上产生认知偏颇:重课外,轻课内。这种想法一直延伸到现在。到现在为止,孩子还是不太重视课本知识,虽然我一再强调,要回归课本,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但她依然故我。)
三、初中阶段
在名校放榜之后,孩子以高分考入荆楚超常竞赛班,这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随之开始了衔接班的课程。
一开始还好好的,当孩子在数学班遇到问题时,她还是来找我寻求帮助。我不以为意,没有像以前那样耐心解答,只是觉得她长大了,让她自己想办法。慢慢的,课程内容越来越深,孩子畏难情绪越来越重。突然有一天,孩子说不想学了。
(反思:现在想想,这个超常竞赛班都是些测试成绩前50的孩子,当题目变难时,孩子在我这里寻求帮助而不可得,知识漏洞越来越多,慢慢的,孩子开始跟不上了。孩子本身就有畏难情绪,不敢面对困难,最终他就选择了放弃。)
这时,孩子身体开始发育了,个子突然蹿高了不少。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她开始不洗澡,不剪头发,不修指甲……我反复劝说她要讲卫生,要继续上课,可她怎么说都不听,说我想控制她,于是我只好听之任之。
这种状态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临到开学时,在我反复劝说下,她开始恢复正常,洗澡、理发、剪指甲……我开始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去继续培优,上数学,要求不高,只要能考进比超常竞赛班低两个层级的班级就可以了,结果孩子考上了,但我满脸的不高兴,孩子觉察到了我的情绪,说我说话不算数,我找了当时的老师,老师根据孩子B卷的成绩将她放在了高一层级的班级。
(反思:我意识到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但却没有及时进行思想疏导。孩子说得没错,我有很强的控制欲,凡事都帮她计划好,她没有自主权。这时候,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她之前一直处于比较压抑的状态,一旦她积蓄的能量让她意识到她可以和我对抗时,这种爆发力是惊人的。我情绪很容易波动,我的情绪对整个家庭影响很大,孩子其实很在意我,在相互拉锯中产生了很多内耗。
同时,我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也会在亲子关系中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亲子关系不对等,相互之间缺少信任,缺少交流沟通。直到现在,我俩还是不能完全信任对方。)
开学没多久,发生了一件事。因为孩子沉迷手机,我要求把手机交给我,但孩子不肯,我让孩子爸爸去要,孩子爸爸不肯,于是只有我动手,结果我俩扭打在一起,最严重的时候,她掐着我的脖子,我喘不上气来,而孩子爸爸就在床边看手机无动于衷,最后发现可能事态严重,她才动手拽开了孩子。
孩子爸爸后来解释之前无动于衷是因为我说过我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她不要参与。事后,孩子不去上课。我只好求助班主任。我把班主任接到家里做孩子的工作,孩子终于答应下午去上课。
(反思:这是孩子沉迷网络的开始。现在回想,她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鼓励,即使她考上名校,我也没有特别的赞美过,因为在我内心深处觉得她考上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孩子只好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求慰藉,因为游戏里有鼓励,因为游戏里允许失败,所以她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得到认同。)
自此,孩子在学校上课睡觉,不写作业,和老师发生冲突。老师也找我谈,说孩子一点都不阳光,心理很阴暗。这种失控状态让我束手无策,于是我把孩子交给孩子爸爸管,说给他一年时间让他去管,结果孩子根本不和他沟通。接下来我就去健身练瑜伽,完全放任不管了。这一天一地的巨大变化让孩子彻底放飞了。一个学期下来,孩子成绩只能排到两百五十名左右。
(反思:当我已经管不了孩子的时候,我就让孩子父亲去管,但我没有意识到两个问题。第一,整个小学阶段父亲几乎没有参与她的成长,除了工作忙之外,由于我俩意见不一致,我也不让他参与。第二,我们家成员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意识,孩子父亲不知道该如何去跟孩子进行沟通,也不会寻求外援去帮助进行沟通。由于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只会让事态继续恶化下去。)
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寒假里,我要求孩子整理错题,孩子还是很认真地照做了。但我没有抓住这个契机,一直跟踪下去。
(反思:孩子愿意整理错题,这说明她还是想学好的,但她只是做了,我并没有跟进检查,和她一起找出学习的问题点。同时,我没有肯定她整理错题的行为,因为班里很多孩子并没按老师要求整理错题。现在想来,肯定是多么的重要。胡萧老师说过:信任来自5000次的肯定。我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
初一下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孩子学习态度有了转变,作业能认真完成,书写也变得工整了。期中考试前三天,老师发现孩子开始认真做笔记,认真听课,结果虽然总名次没有提高,但语文成绩却进了前100名。老师开始惊讶,觉得孩子资质很不错。
(反思:从开学时作业质量的转变,到期中考试听课态度的转变,孩子内心还是有很大转变的,还是想学好的,但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及时鼓励孩子。我觉得孩子变好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个重要关头,当孩子努力而成绩并没有明显起色时,我应该做的是和她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里,然后默默陪伴在她身边,结果她还是一人孤军奋战,对于本来就有畏难情绪的孩子而言,妈妈没有一直给她打气,她当然又选择了退缩。)
(这时,我没有去鼓励孩子,没有和孩子找出她之前的问题点进行回补。)我心想,孩子本身就不错呀。孩子发现努力了几天,总成绩依然没有上去,于是就退缩了,继续开始新一轮的上课睡觉、不好好写作业。(我想,如果我当时一直陪在她身边,给她打气,她也不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初一升初二的暑假,孩子还在继续上培优课,荆楚老师反映她的成绩有起色。可初二开学没多久,她突然提出不培优了,原因是班里有个孩子不培优,成绩却很好。我想了想,答应了他的要求。自此,成绩就更差了。
(反思:这里我在认知上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孩子和孩子之间是不一样的。孩子参照的对象是班里成绩最好的一个,从不培优,自主学习,而且非常自律。我的孩子明显不属于这种。第二,可以不培优,但我在答应她的要求时应该限定前提,就是认真完成学校作业,多做练习题,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枉然。)
我想她既然不想学习,在学校刷不到存在感,那就转移一下注意力,去学她之前擅长的钢琴和围棋。后来发现她的状态和学习状态一样低迷,这两样也裹足不前。
(反思:所有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学习的症结没有解决,孩子的心理没有疏导,没有建立基本的规则意识,没有纠正学习习惯,那么上课不认真听讲等等不良习惯也会带到学琴和学围棋中去,以致之前引以为傲的钢琴和围棋也没学好。)
另外还有一件事需要提及,初二刚开学没多久,她不知道为什么骂了班主任,老师很生气,让她反省写检查,可她死活不写,我也试图了解整个事情经过,可孩子始终不说。时至今日,我也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不管怎么说,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反思:在老师眼里,孩子成绩不好,不阳光,但不至于骂老人,这中间必有隐情,我不想去做过多猜测,但有一点是我需要注意的,这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一定要遵从既定的规则,不管自己的理由多充分,那种理由也只是你自己的,如果得不到大众的认同,就必须按照社会规则来做事。)
升初三的暑假,她终于答应培优,于是我找了一对一培数学。之前孩子都是上的大班,我想一对一培优,成绩肯定可以赶上来,于是没有去跟踪学习效果。结果,孩子虽然听课了,但用心不足,没有复习,也没有刷题,在初三前的一次荆楚测试中,成绩很糟糕。但这并没引起我的重视,孩子的低迷状态一直在持续中……
(反思:根本的问题没解决,一味地去强调学习,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初三开学后,孩子状态有所改变,期中考试成绩明显提升,但不巧的是,班里有孩子出了水痘,于是整个班级停课课程改成了网课,这就让孩子有机可乘,开始迷恋上了网络小说和游戏,这种网瘾一发不可收拾。等复课后,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
一天半夜,我突然醒来,发现屋里有亮光,发现孩子正偷偷拿着我的电脑看小说。我很生气,收了电脑,说了她。结果,她改成偷偷拿他爸的电脑看小说……再后来,她想尽办法找回了我没收的手机,但我没有及时察觉,直到中考前一个月才发现,也就是说,这种看电子小说、打游戏的生活持续了半年多。晚上一直在做这些事,白天上课精神状态就会不好,注意力也很难集中,成绩当然也就赶不上来。
中考的时候我在得知他还在看网络小说,心理完全崩溃了,在言行中表现了出来,于是,本来基础就不牢固的状态下再加上心里波动,考试成绩可想而知。对于网瘾,我找她谈过,她为什么这么沉迷网络,她说她有种战胜我的快感。因为每次都要和我斗智斗勇……其间,由于孩子成绩成绩不好,我之前不怎么联系老师。
到了中考前最后两个月,我加强了和老师的联系,想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这点孩子很不喜欢,她说她不想老师关注她……
(反思:最头疼的是网瘾。这其间有几个问题点我没抓住。第一,加强手机和电脑的管控。第二,双方可以约定,每周末固定的游戏时间,这样孩子的基本游戏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当然,如何远离网络还要向专家寻求帮助。)
回顾这十五年,一个聪明阳光的孩子慢慢变得不自信,慢慢变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孩子。
所有行为的发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复盘过程中,我从简单的白描中发现了问题,然后开始把白描一步一步细化,于是一个个问题点、一个个反思旧浮出水面。爸爸妈妈们:你们看过白描后,觉得主要有那些问题呢?欢迎爸爸妈妈们结合自己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学习历程分享你们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