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偏差纠正如何有效解决孩子的拖延症——摘自《妈妈知道怎么办》


一个闺蜜找我诉苦,说,她5岁的儿子有非常严重的“拖延症”。不管家里大人让他干什么,他都不着急,动作慢吞、磨磨蹭蹭像个蜗牛。大人怎么催都不管用,在旁边看着,恨不得冲上去替孩子做。

面对孩子的拖延、磨蹭,闺蜜也从书里、网上找了一些方法试了,没效果,问我该怎么办?

不仅孩子,拖延在大人中也比比皆是。我们会拖着不收拾屋子,拖着不锻炼,拖着不写工作报告,拖着不决策…总之,似乎除了眼前的事情,不愿意做任何事儿。那么,是什么催生了拖延呢?

2007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刘易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告诉学生,第二天要参加一项实验,要求他们在那之前不能喝水。所以,这些学生都很长时间没有喝水,到了第二天特别口渴。

做实验时,戴维教授给这些口渴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是现在就喝一杯果汁,还是5分钟后喝两杯果汁?结果,超过60%的学生选择了前者。

接着,戴维教授又给学生们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是20喝一杯果汁,还是25分钟后喝两杯果汁?这时,只有30%的学生选择前者,而70%的学生都选择了后者。

面对第一个选择,在极其口渴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立马喝一杯果汁,不要等5分钟。但在第二种选择下,反正要等20分钟,那很多人就会再多等5分钟,喝两杯果汁。这说明,当下5分钟的折现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远大于20分钟后的折现率。这个现象就叫作当前偏差。

为什么当前偏差会引发拖延呢?因为远期的诱惑力对抗不过当前的诱惑,人面对当前的诱惑时,自控力会变差。比如,本来我们计划周末要加班搞定一个项目规划,但是周末上映了一部大片电影或者是好友发现了一个非常好吃的网红餐厅约聚餐,结果,很有可能我们在当前的诱惑下,放弃了写项目规划,因此导致了拖延。

当前偏差现象对于孩子同样适用。比如,孩子拖拉着不写作业,玩玩具;磨蹭着不睡觉,看动画片…这都是因为写完作业、睡觉这样的事情,抵不过当前玩玩具、看动画片的诱惑,出现了当前偏差。当然,这并不是说,拖延磨蹭是可以被接受的。孩子拖拖拉拉,会影响每天的生活节奏不说,如果变成习惯,今天的磨蹭还可能成为明天的懒惰。

女儿早早同样有拖拉磨蹭的情况。每天早晨起床收拾,她都的早上时间本就有限,我看着的直是心里起急。

很多次,早早从床上爬起来,就慢悠悠地找玩具,我怎么催,她就是不刷牙、洗脸、吃早饭。后来,我了解了当前偏差原理,明白了,这是因为她找玩具的当前诱惑比她要去上学的远期诱惑大得多,所以她更想花时间找玩具,做好准备去上学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另外,对于几岁的孩子,事情和事情之间的关系,他还不能很好地建立认知连接。比如,“赶快睡觉”和“第二天精神好”,“快点穿衣服”和“全家要出门”,“赶紧洗漱”和“按时上学”…这些都是什么关系。所以,孩子慢吞吞,我们光是催肯定是无效的,还要帮孩子解决一个核心问是题“做这件事眼我有什么关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纠正当前偏差,摆脱拖延蹭呢?

第一步,“顺毛捋”,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肯定。

面对“早早磨蹭找玩具”,我当时对早早说:“早早,你是想带个玩具去幼儿园吗?行,那你找吧。”我首先对孩子的行为给子肯定。这句肯定非常重要,是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和接受。而大多数父母,看着孩子磨,做法是“逆毛捋”,很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跟孩子说:“早上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浪费!找了玩具也不让你带进教室,找什么找!赶紧来刷牙!"“你快点吧!眼你说了多少遍了,早晨时间紧,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呀!”孩子听到父母烦躁的催促,只会更不愿意配合。

在“顺毛捋”之后,就任由孩子磨吗?当然不是。

第二步,和孩子约定时间。

我继续问早早:“你想再找几分钟玩具呢?”不知为啥,当时早早对五十六这个数字特别感兴趣,她回答我说:“再找五十分钟。”其实,早早对五十六分钟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为了明确要约定的时间,我说:“五十六分钟太长了,五分钟怎么样?”一般来说这样的讨价还价可能会有两三次。但是,只要父母坚持住一个可以接受的时间,最后一定能和孩子达成共识。通常,我和早早的对话会这样告一段落,“五分钟怎么样?同意吗?”直到她说“同意”。

为什么我要和孩子商量时间,而不是自己直接定一个呢?因为征求孩子的意见,传递的是对孩子的尊重。孩子感受到了被重视内心会产生一种平和而愉悦的感觉。同时,等待孩子的明确答复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承诺对人是有约束力的。在承诺下,人会更愿意为之负责,想着去兑现。父母要相信,孩子也有这样的能力。

第三步,再次确认时间。

我会再问早早:“你同意了啊,就五分钟,你能说话算话吗?早早会说:“能。”

为什么要再确认一遍呢?这是在强化孩子“我做了一个承的意识。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有点多余,而且麻烦。但对几岁的孩子来说,是需要这种强化的。父母花一两分钟做这样的“谈判”实际上是在节省时间,比由于达不成共识而导致父母发、孩子哭闹,划算多了。

第四步,上闹钟定时。

我接着对早早说:“妈妈上个闹钟,5分钟响了,咱们就去刷牙,好吗?”

早早回答说:“好。”

我说:“太好了,那你现在找玩具吧。”

既然都已经跟孩子达成共识了,为什么还要设闹钟呢?父母看着时间,到了5分钟提醒孩子不行吗?我们的人工提醒还真是没有闹钟有效力。因为闹钟是第三方声音,比父母用嘴催促更加管用。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在眼孩子“谈判”的全程中,态度、语气都要保持平和稳定,不能私藏火气。早早爸爸有时侯面对早早拖拉的情况,语气就不好,说话的嗓门明显提高,用的都是命令口吻的祈使句,自己还没有意识,结果完全达不到效果。父母和孩子“谈判”的原则是,多用疑问句,不用祈使句;用商量的口吻,不用命令的语气。其实,有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是很好的,但是父母在用的时侯,动作走形变样,效果自然就无从谈起了。

第五步,闹钟一响,即刻履行约定。

我在听到闹钟响的那一刻,马上对早早说:“闹钟响了,时间到了,来吧,说话算话的小宝贝,咱们刷牙啦!”闹钟提醒加上正向语言,可以更好地鼓励孩子履行约定,兑现承诺。

需要注意,闹钟响了,父母一定要“按约定办事”。不能闹钟响完,我们在做别的事,想着过两分钟再去履约也没关系。这样做,是在打破约定。别说眼下的事情前功尽弃,如果反复如此,孩子就不会拿出认真的态度对待父母的话了。因为孩子会想,“爸爸的话根本不用在意呀,连他们自己都不在意”。

第六步,给出正向反馈。

如果孩子准备履行约定,父母要马上夸奖孩子。我夸奖早早的时候相当夸张、甚至是戏精上身。里,早早,你太有时间观了!”“说话算话小超人呀!”“绝对的小利索,不是小磨蹭!”“妈妈真是太幸运了,有你这样的宝宝!上哪儿找去?打着灯笼都找不着!”早早听到这些话,会兴奋得小险蛋儿发红,眼闪闪放光,开心地蹦着跳着去刷牙洗脸,吃早饭、穿衣服也根本用不着我催了。关于夸奖,要再次提醒,一定要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而不要笼统地说“宝贝,你真棒”。就比如,我夸奖早早,是从“时间观念、说话算话、利索”这些具体行为表现去切人的,这样才能强化孩子的好行为。

通过上述六步引导,我把早早的内驱力调动起来了,她是内自题、行为主动地去完成了上学前的各种准备,并且通过夸奖强化了她的好行为。这些好行为因为被看见、被赞美,会愉快地生长,不断长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前偏差纠正如何有效解决孩子的拖延症——摘自《妈妈知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