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678)

第63回:布疑阵督造狼牙                  乞救兵交托锦囊(二)

    哎哟,孔明想,谁说你是踱头!想出来的计,倒与我的一样。如此看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这老实人,与我交了朋友之后,也变得聪明得多了。

      今日,我们两人竟不谋而合。但不知你准备如何借法?故而,又问道:“大夫,怎样借箭?”

      “下官算来,军师三天之中可造一万狼牙,还差九万,待下官瞒过都督,向水、陆、粮三座营中各借三万。这样,便可凑足十万,军师拿去交令。你看如何?”

      燃眉之急,且顾眼前,先用这十万支箭去交差,把军令状拿回来,保住了脑袋再讲。只要不死,今后的日子长着呢,今天造一些,明天造一些,可以“分期付箭”,慢慢地还清便了。

      孔明听完,原来如此。此计虽能救一时之急,却不是上策。我是去向敌人借,而且借了不用还;你专门吃自己人,还要分期还债。这两种借法不可相提并论。

      再说,瓶口扎得紧,人口塞不牢,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被周瑜发觉,我不死也要死了。对鲁肃说:“大夫,如此偷天换日,若被周郎知晓,亮罪上加罪,杀之再杀,连大夫也有危险。”

      “这个……”鲁肃想,这倒确实,我这个办法是门角落里解澳——耐度天亮。

      再一动脑筋,有了:“军师,下官又有一计在此。”

      孔明想,倒看你不出,一计不成又来一计!计虽整脚,多倒很多。反正闲着无事,不妨听你讲讲,解解闷。说道:“请教了。”

      “今晚三更时分,下官备好一叶扁舟,军师逃回樊口山去吧。”这个办法是一劳永逸的。大都督处心积虑地要杀你,留在此地总是危险,我也吃不消,还是让你逃回刘备那里去算了。

      孔明想,倒又被你猜到一半。逃,我是要逃回去的,但日子尚早。待到本月二十,甲子日,你就是拿了绳子也拴我不住了,现在我倘然一逃,这些天来,岂非变成了白白操心,刘皇叔的三分天下就落空了。

      所以说道:“大夫,大丈夫来得清,去得明。亮到江东来时,大夫代表吴侯到江夏相请;刘皇叔带了文武官员相送。若要本军师回转樊口山,也非要都督相送不可。”

      鲁肃想,那你永远没有回去的日子了,都督怎么会送你呢?他要末一直送你到“来的路上”去。

      哪知孔明说到做到,他回去时,周瑜不但相送,而且送了好长一段路呢。诸葛亮借了东风之后,乘上赵子龙的小船溜之大吉。周瑜派丁奉、徐盛在后追赶,孔明就把他们当作是来送行的。

      鲁肃想,我好不容易想到两条计,你一条都不用。你既不懂造箭之道,又不听我好心劝解,那末,你打算怎么样?

      “那末军师,这十万狼牙从何而来?”

      孔明对鲁肃看看:你真是个厚道之人,对朋友赤胆忠心。我接了此令之后,你一直在为我担心、着急,虽然你我各事其主,这种朋友轧得不吃亏。

      现在离借箭的日期还有三天,不要把你急坏了,我倒心里不舍得。但是我的计策又不能对你明说,这是要绝对保密的。稍一疏虞,你鲁肃没有坏心,难保周瑜不杀人,我的脑袋危险。

      而且,我现在讲给你听,你也不会相信,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那末,让我来与你谈谈闲文野趣,把你的注意力分散分散,免得你独自钻进这造十万支箭的牛角尖中去。

      所以,与鲁肃说道:“大夫,你可知晓弓箭乃是何人所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评书连载:《闲话三国》(678))